[实用新型]多功能一体式电声吉它无效
申请号: | 201120192795.2 | 申请日: | 2011-06-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02707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1-04 |
发明(设计)人: | 张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宇 |
主分类号: | G10H3/18 | 分类号: | G10H3/18 |
代理公司: | 北京兆君联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33 | 代理人: | 胡敬红 |
地址: | 010070 内蒙古自*** | 国省代码: | 内蒙古;1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功能 体式 电声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乐器,特别是多功能一体式电声吉它,以便于广泛的吉他爱好者所使用。
背景技术
以往的电声吉他演奏形式的多样所连接的线路也非常繁琐。如果在现场演奏或排练时还需要另加的外置效果器来改变吉他爱好者所需求的音色,而且效果器通过电源线供电,如在现场演奏时断电而无法正常演奏,效果器在切换音色时还得用脚踩来踩去的,非常不方便。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领域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多功能一体式电声吉它,不需要外置的效果器,在切换音色时也不用脚来切换,非常适合在乐队排练及现场演出时使用,在演奏时能达到完美的演奏效果。
多功能一体式电声吉它,包括拾音器,音色切换电路,和音频解码器,其特征在于:在电声吉它的侧边固定有一合成效果器芯片,所述合成效果器芯片分别与拾音器,音色切换电路,和音频解码器电连接。
所述合成效果器芯片上设置有外接电源,功能控制键和电源开关,与合成效果器芯片一起形成闭合电路。
所述闭合电路中的还串联有LED显示屏。
所述音色切换电路包括音色切换键,所述拾音器位于琴弦下方,音色切换键位于拾音器的后下方。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电声吉它的侧边加装一合成效果器芯片,它分别与拾音器,音色切换电路,和音频解码器连接,拾音器的琴弦音波转为电能,输送到芯片进行合色,由音色切换电路通过芯片来进行切换音色,芯片对音频信号进行效果处理,由音频解码芯片处理连到音频输出,通过播放器再播放出来,因此想要切换音色时,不需要另加外置的效果器。
合成效果器芯片上有一供电电路,可采用普通电池供电,使得断电也能正常演奏。
LED显示屏可以正确显示合成效果器芯片的工作状态。
所述音色切换电路包括音色切换键,所述拾音器位于琴弦下方,音色切换键位于拾音器的后下方。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的电声吉它相比,有如下效果:
1、本实用新型多功能一体式电声吉它,在现场演奏时需要为电声吉它改变音色时,不需要另外的外置效果器,可直接使用该多功能一体式电声吉它内置的合成效果器来演奏。
2、本实用新型多功能一体式电声吉它的合成效果器主要是在以往的电声吉它侧面板上内嵌一块合成效果芯片,且带有电源,使用一枚9V电池,省略了一套供电电路,简单方便。
3、本发明可利用右手的空间,彻底的不再用脚来切换音色,切换音色键在拾音器的后下方(针对琴头来说),这样无论在台上的各个方位都能淋漓尽致的发挥,可以方便快捷的切换所需求的音色。
4、本实用新型多功能一体式电声吉它内部市售的合成效果器芯片集成了以往外置效果器的全部功能,避免了因外置效果器连接繁琐而引发的故障及干扰等不利因素。
本实用新型多功能一体式电声吉它不同于一般的传统电声吉它,是一架多功能集于一体或完善的电子乐器,非常适合在乐队排练及现场演出时使用,在演奏时能达到完美的演奏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多功能一体式电声吉它内部电路线路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多功能一体式电声吉它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合成效果器芯片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各标号列示如下:
1.拾音器,2.合成效果器芯片,21.电源开关,22.供电电源,23.LED显示屏,24.功能控制键,3.琴颈,4.琴头,5.琴体,6.音色切换电路,61.音色切换键,7.音频解码芯片,8.音量控制器,9.音频输出。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本实用新型多动能一体式电声吉它内部电路示意图,电源开关21开启,供电电源22供电,通过拾音器1将琴弦振动的音波转为电能,同时输送到合成效果器芯片2进行合成音色,由功能控制键24(具有均衡、调节等功能)对合成效果器芯片2进行控制,由音色切换电路6通过合成效果器芯片2进行切换音色,在LED显示屏23上显示工作状态,然后由合成效果器芯片2对传输过来的音频信号进行效果处理,再经由音频解码芯片7加以处理,然后将处理后的音频信号通过音量控制器8传输到音频输出9。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宇,未经张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9279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