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混凝土或煤泥输送系统所用的两位三通液控换向阀无效
申请号: | 201120193422.7 | 申请日: | 2011-06-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00553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1-04 |
发明(设计)人: | 秦月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秦月明 |
主分类号: | F15B13/02 | 分类号: | F15B13/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112 广东省深圳***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混凝土 输送 系统 所用 三通 换向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混凝土或煤泥输送装置制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混凝土或煤泥输送系统所用的两位三通液控换向阀。
【背景技术】
混凝土或煤泥输送装置的电液控制系统,应用在混凝土或煤泥输送中以完成混凝土或煤泥的泵送、分配和搅拌的功能;传统应用于混凝土输送系统中的三位四通电液控制阀,为产生内置油道,其所使用的阀芯为空心,在高压油的压力下,容易产生弯曲变形,具有体积大,流量小,密封效果差,内泄大,压力损失与噪音很大,故障率高,使用寿命短等缺点。针对这一背景,申请人做了长期的研发,以提供更好的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混凝土或煤泥输送系统所用的两位三通液控换向阀,它有助于降低油路的工作油温、降低工作噪声、提高工作效能、提高部件使用寿命、提高液压系统的可靠性。
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下列技术方案:
混凝土或煤泥输送系统所用的两位三通液控换向阀,其特征在于包括有阀芯、阀套以及复位弹簧;所述的阀套为一端设开口的中空圆形管体,在靠近设开口一端的阀套圆周上设有上阀孔,在上阀孔下方所述阀套的圆周上设有中阀孔,阀套下侧端面设有下阀孔;所述阀芯为其外径与阀套内径相当的实心柱状体,插装于阀套内,所述复位弹簧安装在阀芯下端的阀套内;所述阀芯中部的外圆周上设有内凹的、用于形成流体通道的环状凹槽,阀芯上部沿轴线方向设有用于形成低压油导向室的腔体;阀套内侧下部周壁上设有可与阀芯配合形成密封面的台阶。
进一步设计,所述阀芯下端轴向设有圆柱形阶梯状凸台,所述复位弹簧一端套装在阶梯状凸台上,所述阀芯的阶梯状凸台和阀套的台阶上分别设有当两者配合时可形成锥形密封的倒角。
进一步设计,所述阀套为从上至下外径逐级减小的阶梯状圆形管体。
进一步设计,所述的上阀孔为6个,对称布置在阀套的圆周上。
进一步设计,所述的中阀孔为6个,对称布置在阀套的圆周上。
进一步设计,所述的下阀孔为7个,其中有6个大小相同,成环形阵列布置在阀套下侧端面上,另一个口径较大,设置在阀套下侧端面中部。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有如下优点:
1、由于此系统所使用的二位三通液控换向阀的阀芯与阀套都采用了同一种耐磨高硬度合金加工而成,加上阀芯为实体阀芯,阀芯长度比常规滑阀阀芯短三分之二以上,比传统的换向阀更可靠更耐用。
2、该二位三通液控换向阀体积小、流量比常规滑阀大,无内置控制油道油孔,采用了低压外控外泄方式,所以压力损失小,噪音大大降低,效能显著提高。
3、二位三通液控换向阀的T口始终处于低压加油位置,所以控制和反应非常灵敏,由于有锥阀的密封效果,内泄很低,油温大大降低,系统效率大大提高。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安装于阀座内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应用混凝土或煤泥液压系统中的原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3所示,混凝土或煤泥输送系统所用的两位三通液控换向阀,包括有阀芯1、阀套2以及复位弹簧5;阀套2为一端设开口的中空圆形管体,在靠近设开口一端的阀套2圆周上设有6个对称布置的上阀孔201,在上阀孔201下方阀套2的圆周上设有6个对称布置的中阀孔202,阀套2下侧端面设有7个下阀孔203,其中有6个大小相同,环形阵列布置在阀套2下侧端面上,另一个口径较大,设置在阀套2下侧端面中部。阀芯1为其外径与阀套2内径相当的实心柱状体,插装于阀套2内,阀芯1中部的外圆周上设有内凹的、用于形成流体通道的环状凹槽101,阀芯1上部沿轴线方向设有用于形成低压油导向室的腔体102;阀套2内侧下部周壁上设有可与阀芯1配合形成密封面的台阶204。
阀芯1下端轴向设有圆柱形阶梯状凸台103,复位弹簧5一端套装在阶梯状凸台103上,阀芯1的阶梯状凸台103和阀套2的台阶204上分别设有当两者配合时可形成锥形密封的倒角1031、204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秦月明,未经秦月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9342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