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处理垃圾焚烧烟气的余热锅炉有效
申请号: | 201120194445.X | 申请日: | 2011-06-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2229153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23 |
发明(设计)人: | 姚志坚;韩俊峰;朱一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天目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2B1/18 | 分类号: | F22B1/18;F23G5/4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3300 江苏省溧阳市天***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处理 垃圾 焚烧 烟气 余热 锅炉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处理垃圾焚烧烟气的余热锅炉,特别是一种处理中小型城市立式生活垃圾焚烧炉焚烧垃圾产生烟气的余热锅炉。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外生活垃圾处理的方法很多,焚烧处理法是较为普通使用的一种方法。立式生活垃圾焚烧炉,可广泛适用于我国中小城市及农村使用。它具有“投资小、运转费用低、适应性强、维护简便、焚烧彻底、污染控制好、焚烧过程中不需要添加任何辅助燃料和余热、炉渣可综合利用”的特点。但从立式生活垃圾焚烧炉中排出的烟气温度很高,高温烟气很容易生成二噁英,造成二次污染,高温烟气直接排放出去也造成能源浪费。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处理垃圾焚烧烟气的余热锅炉。该余热锅炉能对高温烟气进行温度骤降从而能缩短烟气处于二噁英易再次合成的温度区300~500℃温度范围的时间。能大大减少二噁英的生成量。能利用高温烟气的热量供热。能提高垃圾处理厂的经济效益。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处理垃圾焚烧烟气的余热锅炉。该余热锅炉的上部为锅炉主体,锅炉主体外围为由金属材料制成的锅炉外壳体,锅炉主体内层为由耐火保温材料制成的锅炉耐火保温墙。锅炉主体上部为上锅筒,下部为下锅筒,换热管设置在上锅筒与下锅筒之间并与上锅筒及下锅筒相连相通。锅炉主体座装在锅炉底座上,锅炉底座安装在固定座架上。锅炉主体一边开有与烟气进口短节相连接的烟气进口。锅炉主体另一边开有与烟气出口短节相连接的烟气出口。锅炉主体上还开有清灰门和检修门。锅炉主体下部与集灰斗相连接。集灰斗外面为由金属材料制成的集灰斗壳体,集灰斗内面为由耐火材料浇注成的集灰斗耐火墙。集灰斗下面装有闭风绞龙。闭风绞龙上装有关风器。烟气进口短节与上一道垃圾焚烧、除尘系统相连接,烟气出口短节与下一道烟气处理设备相连接。上锅筒一端装有锅炉软化水进口。上锅筒另一端上部装有锅炉蒸汽出口。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是:垃圾焚烧炉焚烧垃圾过程中产生的850℃以上温度的垃圾焚烧烟气通过烟气进口短节进入烟气进口并进一步进入余热锅炉的锅炉主体中。该垃圾焚烧烟气分别从上、下锅筒及各垂直的换热管的缝隙中通过,最后经烟气出口、烟气出口短节进入下一道烟气处理设备中。同时锅炉软化水从锅炉软化水进口处进入上、下锅筒及各垂直的换热管中。锅炉软化水在上、下锅筒及各垂直的换热管中被流动的高温烟气加热变成蒸汽,蒸汽经锅炉蒸汽出口出去被进行余热利用。该蒸汽可被用于供蒸汽、烧热水甚至发电等。这样使焚烧垃圾的高温烟气被再次利用,提高了垃圾处理厂的经济效益。高温烟气在加热锅炉软化水的同时本身的温度迅速下降,高温烟气温度骤降至250℃以下。这样使高温烟气温度在瞬间得到冷却,从而跳过二噁英易再次合成的温度区(300-500℃),大大减少二噁英的再次合成,极大地避免了高温烟气的二次污染。
在高温烟气流动中沉降下来的灰尘落在集灰斗中,通过闭风绞龙定时清运。采用闭风绞龙和关风器有利于保温和增加了密封性。
由于高温烟气中的灰尘具备吸湿性,为了便于维护和检修,特地在余热锅炉两侧面设置了清灰门和检修门。在维护和检修时,只要打开清灰门、检修门或烟气进、出口短节,就能很方便地进行清灰、观察内部情况和检修。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
1、该余热锅炉能对高温烟气进行温度骤降从而能缩短烟气处于二噁英易再次合成的温度区300~500℃温度范围的时间。能大大减少二噁英的生成量。
2、利用垃圾焚烧炉产生的高温烟气进入余热锅炉以生产蒸汽,利用余热供蒸汽、热水等。提高垃圾处理厂的经济效益。按5T的余热锅炉核算,城市生活垃圾低位发热值为1000kcal/kg,按此热值计算每年垃圾焚烧产生的热值为4.38x1010kcal,若其中有40%的热值被余热锅炉吸收,即可回收1.752x1010kcal,相当于2502.8吨标准煤释放的热量。即每年可节约标准煤2502.8吨。
3、余热锅炉两侧面设置了清灰门和检修门,便于维护和检修。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的右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锅炉主体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4的C-C向剖视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天目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江苏天目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9444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空调控制方法、空调控制系统及空调
- 下一篇:空调器控制方法和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