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加大型卧式自动反洗粘胶滤机有效
申请号: | 201120194857.3 | 申请日: | 2011-06-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16698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1-18 |
发明(设计)人: | 王树君;李艳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沈阳菲特精密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1D1/10 | 分类号: | D01D1/10;B01D29/35;B01D29/62 |
代理公司: | 沈阳杰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21207 | 代理人: | 李宇彤 |
地址: | 110013 辽宁省沈阳市沈***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大型 卧式 自动 粘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过滤机机械技术领域,确切的说,它是一种滤过直径加大、长度增长,内部由一节滤鼓组装而成的加大型卧式自动反洗粘胶滤机,。
背景技术
由于卧式自动反洗粘胶滤机具有过滤质量好、效率高、连续过滤、自动清洗、废胶量少、粘胶损失小、经济性好、节能、环保、自动化程度高等一系列优点,所以它被广泛用于国内外化纤行业原液过滤已有十几年的历史了。近年来,我国新建、扩建化纤企业的粘胶生产线几乎无例外的选用卧式自动反洗粘胶滤机,特大型的粘胶生产线,往往一条生产线就需要三五十台滤机。因此,大流量、占地面积小、经济性好的滤机是备受各化纤企业的青睐的。卧式自动反洗粘胶滤机的基本结构如中国专利200620003556.7公开的增大型卧式自动反洗粘胶滤机所示,它基本由外壳、包裹着滤网的滤鼓、活塞、废胶管、丝杠、螺母以及驱动机构构成。工作时原液从进胶口进入滤鼓,经滤网过滤后的粘胶从出胶口排出,原液中的杂质逐渐将滤网上的滤孔堵塞,滤鼓内外压差升高到一定值后,自动控制系统控制电机转动,丝杠、螺母带动活塞在滤鼓内往复运动,活塞内的废胶回流道通过废胶管与大气相通,由于压力差的作用,滤鼓外、过滤后的粘胶在返流回滤鼓内的过程中,将堵塞在滤网滤孔上的杂质冲掉,连同粘胶一起从废胶管排出机外,滤鼓内外压差降低后,电机停止,等待下一个反洗循环。这种粘胶过滤机的主要不足就是:
1、受维修空间限制,活塞的尺寸不能加大,只能采用三活塞、三节滤鼓的方式来加大滤网面积、增加过滤流量困难较大。
2、采用三活塞、三滤鼓和整体外壳的结构方式,当设备维修、轴向抽出更换滤网时,所需轴向空间较大,导致其厂房利用率较低。
3、滤鼓上的锥形孔沿不锈钢薄壁圆筒的螺旋线分布,这在当前对滤鼓上的滤孔的机加工方面依然未能实现或很难实现,若单个加工必提高加工成本、降低加工效率。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对现有粘胶过滤机的技术改进,其目的是提供一种流量大但所需安装空间小、工作效率高、便于维修、主要部件使用寿命长的加大型卧式自动反洗粘胶过滤机。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加大型卧式自动反洗粘胶过滤机,它包括壳体、外笼组件、反洗活塞,其中活塞上安装密封环、滤芯组件、空心轴组件、前盖板、后盖板、减速器和电机,行程开关3安装在两侧端盖4上,原液进管13安装在端盖4上、与滤鼓7的内腔相通,空心轴2和丝杠减速器10与电机9相接,壳体5上设有出胶口11,滤鼓上设有滤孔,其特征在于:滤鼓7为整体结构,安装在两侧端盖4之间,活塞8套装在空心轴上,活塞之间装有活塞套筒6,壳体安装在两侧端盖4上,滤鼓7直径增大后,约为原滤鼓的1.5倍,长度加长后,约为原滤鼓的1.3倍,侧面端盖4处增加一个内腔放胶口12,滤机外壳上端增加一个出胶口11、下端增加一个外腔放胶口14,反洗活塞密封环15在结构上取消原来利用弹簧固定密封环的方式,将新结构密封环安装在活塞8圆周面的槽道内,电机9从卧式转变为立式。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增大了过滤面积、减少了易损件的磨损程度,例如活塞密封环,节省了滤机在维修时占用的空间,提高了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向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活塞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本实用新型的两侧端盖4,空心轴2,外壳5,反洗活塞8,滤鼓7、活塞套筒6的材质、结构和安装方式与现有技术完全相同;行程开关3以及丝杠、减速器10与电机9的安装关系亦与现有技术相同。如附图1所示,左、右活塞8套装在空心活塞轴2上;滤鼓7安装在两侧端盖4上;滤鼓7直径和长度的增大和加长,一方面提高了工作效率,使过滤量为原来的2倍,另一方面在滤机维修保养时,由于电机采用的立式结构,占用的空间与原来2节滤鼓滤机占用的空间相同;侧面端盖上的内腔放胶口12可以将腔内的胶直接放出来,节省了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活塞密封环15的安装取消了原来利用弹簧固定的方式,将密封环套装在活塞圆周面的槽道内,可以定期转动以分散滤孔对活塞密封环的磨损;在滤鼓上下给增加一个出胶口和外腔放胶口。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与现有技术相同。
实施例2:
取消内腔放胶口12,即仍采用两个下端的外腔放胶口的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其他与实施例1相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沈阳菲特精密机械设备有限公司,未经沈阳菲特精密机械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9485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