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油气管道电位测量永久参比电极有效
申请号: | 201120195468.2 | 申请日: | 2011-06-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10161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1-11 |
发明(设计)人: | 张丰;刘玲莉;陈洪源;王维斌;张永胜;陈新华;薛致远;郝建斌;高强;王禹钦;赵晋云;吴长访;赵君;张玉志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27/30 | 分类号: | G01N27/3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实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13 | 代理人: | 金杰;任清汉 |
地址: | 100007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油气 管道 电位 测量 永久 参比电极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油气管道电位测量永久参比电极。涉及金属材料的一般防蚀和管道系统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大多数油气管道阴极保护电位测量参比电极采用微孔陶瓷半透膜用于参比电极内外电解质的导通,由于允许溶剂通过在渗透作用下经过一段时期后必然导致参比电极溶液的漏失甚至半透膜的堵塞、污染和电极的氧化并最终失效,虽然采用双腔式结构和填料可以缓解这一问题并延长参比电极的使用寿命,但并不能根本解决这一问题。
CN101915794A公开了一种基于厚膜印刷技术的全固态参比电极,包括基板、电极基底系统、电解质层、参比膜和绝缘层。CN101308111A公开了一种热浸涂银/卤化银参比电极及其制备方法,该参比电极由银和卤化银难溶盐构成。该两种参比电极解决了水溶液环境中的这一问题,但在土壤环境中也并不太理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设计一种避免参比电极溶液的渗透漏失、半透膜堵塞和电极的腐蚀、寿命长的油气管道电位测量永久参比电极。
为了克服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油气管道电位测量永久参比电极,使用离子导电型高分子导电聚合物,它可在不渗透水的情况下导通参比电极内外的电解质测量到油气管道阴极保护电位,可以避免以往参比电极溶液的漏失、半透膜堵塞和污染以及电极的氧化,保证了参比电极的长期有效。
本实用新型由高分子导电聚合物1、紫铜棒电极2、绝缘套筒3、饱和硫酸铜溶液4、热收缩套5、绝缘螺丝6、电极引线7、热熔胶8组成。
绝缘螺丝6安装在绝缘套筒3的顶部,紫铜棒电极2密封在绝缘螺丝6上,绝缘螺丝6的外螺纹与绝缘套筒3的内螺纹吻合密封;高分子导电聚合物1固定在绝缘套筒3的底部中心部位;绝缘套筒3内盛有饱和硫酸铜溶液4;通过高分子导电聚合物1、绝缘套筒3、绝缘螺丝6、热收缩套5和热熔胶8将参比饱和硫酸铜溶液4、紫铜棒电极2和电极引线7完全密封,而高分子导电聚合物1保证了饱和硫酸铜溶液4与外界土壤等介质的导通并可测量到电位;由于不存在溶液漏失、半透膜堵塞和铜棒腐蚀问题,保证了参比电极的长期寿命。
所述高分子导电聚合物1为离子导电型高分子导电聚合物,它有多种类型和制备方法,在国内外均已有商业化成品,本实用新型选管道阴极保护用柔性阳极同材质的离子导电聚合物作为高分子导电聚合物1制备参比电极,或采用金属氧化物组成的固体电解质制备不渗透水的陶瓷或纳米陶瓷制备参比电极;
所述绝缘套筒3为上口有内螺纹的筒;
所述绝缘螺丝6为外有螺纹、中心有孔的环片。
制备油气管道电位测量永久参比电极的核心在于使用了不渗透水的固体离子型导电材料作为电解质导通部件,该部件不仅限于离子导电型高分子导电聚合物,也可采用金属氧化物组成的固体电解质制备的不渗透水的陶瓷或纳米陶瓷;该油气管道电位测量永久参比电极的类型不仅限于铜/硫酸铜饱和溶液参比电极,同样适用于其他类型用于油气管道电位测量的参比电极。
本实用新型参比电极可去除电极引线7作为油气管道电位测量便携永久参比电极,也可采用离子导电型高分子导电聚合物制备油气管道电位测量全固态参比电极外壳或者作为油气管道电位测量涉及到的其他单腔、多腔式参比电极或极化探头的电解质导通材料。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油气管道电位测量永久参比电极,涉及油气管道和站场,适用于阴极保护电位的检测和长期监测。
本油气管道电位测量永久参比电极,避免了参比电极溶液的渗透漏失、半透膜堵塞和电极的腐蚀,保证了参比电极的长期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油气管道电位测量永久参比电极构成图
其中1-高分子导电聚合物 2-紫铜棒电极
3-绝缘套筒 4-饱和硫酸铜溶液
5-热收缩套 6-绝缘螺丝
7-电极引线 8-热熔胶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以本例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并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本例是一实验样机,其构成如图1所示。
本例由高分子导电聚合物1、紫铜棒电极2、绝缘套筒3、饱和硫酸铜溶液4、热收缩套5、绝缘螺丝6、电极引线7、热熔胶8组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9546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单试剂及多试剂法检测的集成芯片
- 下一篇:血流变仪转盘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