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500万像素视频处理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1120195483.7 | 申请日: | 2011-06-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11782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1-11 |
发明(设计)人: | 蔚晓明;高红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云加速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N5/14 | 分类号: | H04N5/14;H04N7/24;H04N7/18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海智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2 | 代理人: | 曾永珠 |
地址: | 100080 北京市海***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500 像素 视频 处理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视频处理,特别涉及一种500万像素视频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视频监控的基本业务功能是提供实时监视的手段,并对被监视的画面进行录像存储,以便事后回放。在此基础上,高级的视频监控系统可以对监控装置进行远程控制,并能接收报警信号,进行报警触发与联动。
最早的视频监控系统是全模拟的视频监控系统,也称闭路电视监控系统(CCTV)。图像信息采用视频,以模拟方式传输,一般传输距离不能太远,主要应用于小范围内的监控,监控图像一般只能在控制中心查看。全模拟视频监控系统以模拟视频矩阵和磁带式录像设备VCR为核心。
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数字系统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出现,以数字控制的视频矩阵替代原来的模拟视频矩阵,以数字硬盘录像机DVR替代原来的长延时模拟录像机,将原来的磁带存储模式转变成数字存储录像,实现了将模拟视频转为数字录像。DVR集合了录像机、画面分割器等功能,跨出数字监控的第一步。在此基础上产生了全数字的视频监控系统,可以基于PC机或嵌入式设备构成监控系统,并进行多媒体管理。这类系统是目前视频监控市场的主流。
随着宽带网络的普及,视频监控逐渐从本地监控向远程监控发展,出现了以网络视频服务器为代表的远程网络视频监控系统。网络视频服务器解决了视频流在网络上的传输问题,从图像采集开始进行数字化处理、传输,这样使得传输线路的选择更加多样性,只要有网络的地方,就提供了图像传输的可能。整个系统趋向平台化、智能化。该技术目前尚属市场起步阶段。
视频分辨率是视频监控技术中很重要的参数,直接影响到对监控画面的辨识能力。目前市场主流的监控摄像机的分辨率为200万像素,这种分辨率已经不能满足市场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500万像素视频处理系统来满足市场的需求。
为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500万像素视频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视频提取模块、FPGA芯片、第一DSP芯片、第二DSP芯片、CPLD芯片和系统输出模块;
所述视频提取模块的输入接口输入视频流,所述视频提取模块的输出接口与所述FPGA芯片的输入接口相连,所述FPGA芯片的输出接口分别与第一DSP芯片的ISIF接口和第二DSP芯片的ISIF接口相连,所述第一/二DSP芯片的输出接口与所述系统输出模块相连,所述CPLD芯片的接口分别与所述FPGA芯片的对应接口、第一DSP芯片的对应接口和第二DSP芯片的对应接口相连对FPGA芯片、第一DSP芯片和第二DSP芯片之间的启动顺序进行协调来实现500万像素视频处理。
所述视频提取模块包括:CMOS插座和千兆以太网插座;所述千兆以太网插座通过PHY芯片与所述FPGA芯片的相应接口相连。
所述系统输出模块包括USB插座、SD卡插座和百兆以太网插座;所述百兆以太网插座通过PHY芯片与所述DSP芯片的相应输出接口相连。
该系统还包括第一DDR2芯片和第二DDR2芯片;所述第一DDR2芯片的接口与所述第一DSP芯片的相应接口相连;所述第二DDR2芯片的接口与所述第二DSP芯片的相应接口相连。
所述第二DSP芯片的后端连接232串口和485串口。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该视频处理系统能够处理的像素高达500万。且本系统处理视频的速度快,效率高,适合大数据量的处理,满足了市场的需求。本系统中的DSP芯片的后端连接有232串口和485串口,使得该系统可以进一步的升级拓展。另外,本系统中的两片DSP芯片中一片进行高清视频压缩,另一片进行标清视频压缩。这样可以支持双码流,为用户带来很大的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500万像素视频处理系统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方法进行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所示,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500万像素视频处理系统的结构图。下面具体分析500万像素视频处理系统的架构和功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云加速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北京云加速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9548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