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全预混式燃烧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120195640.4 | 申请日: | 2011-06-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18912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1-18 |
发明(设计)人: | 王光荣;孙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省科捷再生能源利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3D14/02 | 分类号: | F23D14/02;F23D14/64;F23D14/6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0088 安徽省合肥市高新***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全预混式 燃烧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燃烧装置,尤其涉及全预混式燃烧装置。
背景技术
燃烧装置是燃烧类炉窑设备所不可缺少的核心装置,其性能与结构优良与否直接影响到炉窑的燃料利用率、热效率、以及是否满足环保节能的要求。燃烧装置的燃烧效率取决于可燃物与助燃物的混合状态。现有燃烧装置的结构各不相同,如燃气集中喷射与空气四周多流股喷射切入的套筒型或矩形的扩散燃烧结构、燃气与空气分层喷射混合燃烧结构、燃气与空气交错喷射混合燃烧结构等等,所有这些燃烧装置都是采用各种调节阀或装置控制燃料与空气达成一定比例的供量,然后在燃烧室进行混合及燃烧,这种方式受到空间(扩散混合需要足够空间)及时间(燃烧速度与扩散速度匹配)的限制,致使燃烧强度不够、燃料与空气混合不佳,并由此导致燃烧不完全或燃烧不稳定、热负荷调节性能差等问题的出现。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现有燃烧装置燃烧强度不够、燃料与空气混合不佳,燃烧不完全或燃烧不稳定、热负荷调节性能差等缺陷而提供全预混式燃烧装置,该装置将燃料与空气在进入燃烧室喷嘴前进行完全混合,经过预混腔将气体分子充分搅散混合,使得混合更完整,从而使燃烧速度不再受限于气体扩散速度等物理条件,燃烧速度更快、效率更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全预混式燃烧装置,包括喷嘴、空气进气管、燃气供气装置、燃气进气管以及安装在所述燃气进气管上的调节阀,还包括设置在喷嘴前的预混腔体。
优选的,还包括控制单元,所述空气进气管进口设置了变频风机,所述控制单元根据采集到的信号自动匹配调整所述变频风机的送风量。
优选的,所述燃气进气管上设置了压力传感器,所述控制单元采集到的信号包括所述压力传感器给出的压力信号。
优选的,所述燃气进气管上还设置了流量传感器,所述控制单元采集到的信号还包括所述流量传感器给出的流量信号。
优选的,所述预混腔体内设置了环形通道,使得燃气与空气混合更加充分,从而使得燃烧更完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燃料与空气在进入燃烧室喷嘴前进行完全混合,经过预混腔将气体分子充分搅散混合,使得混合更完整,从而使燃烧速度不再受限于气体扩散速度等物理条件,燃烧速度更快、效率更高。
2、通过在气路配置压力传感器、流量传感器等,综合流量、压力讯号后自动匹配调整变频风机送风量,保证进气比例精确的同时也将燃气及空气的压力、流速经预混达成一致,避免出口速度不等的情况发生。
3、预混腔体内设置了环形通道,使得燃气与空气混合更加充分,从而使得燃烧更完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预混式燃烧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
如图1所示,全预混式燃烧装置,包括喷嘴、空气进气管、燃气供气装置、燃气进气管以及安装在所述燃气进气管上的调节阀,还包括设置在喷嘴前的预混腔体。
在本实施例中,还包括控制单元,所述空气进气管进口设置了变频风机,所述燃气进气管上设置了压力传感器,所述控制单元根据采集到的压力信号自动匹配调整所述变频风机的送风量。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燃气进气管上还设置了流量传感器,所述控制单元采集到的信号还包括所述流量传感器给出的流量信号。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预混腔体内设置了环形通道。
上述实施例是以调节阀控制燃气流量作为火力调节,同时考虑实际使用状况的压力波动,在气路配置压力传感器,综合流量、压力讯号后自动匹配调整变频风机送风量,保证进气比例精确。燃气及空气进入预混腔体进行预混,有效提升混合效果,同时将燃气及空气的压力、流速经预混腔达成一致,避免出口速度不等的情况发生。经喷嘴喷出后燃烧,由于已完成精确比例混合,燃烧完全,燃烧速度快,火焰温度高。同时由于采用的是自动化预混控制技术,在保证混合比例精确的同时也保证了工作安全,不会产生回火现象。其预混式燃烧原理如图2所示。
将上述实施例中的全预混式燃烧装置用于素烧窑改造,改造后排烟温度为167~172℃,排烟处过剩氧容积百分比可达2%~2.7%,热效率为88.1%,可节气6%。相比于工程浩大的余热回收系统、隔热保温系统等,利用预混燃烧系统进行改造,项目投资较小,节能效益更显著,将其应用在有色金属熔化工艺,可节能17.6%,效率提升27.2%;应用在陶瓷烧制工艺,可节能26.82%;应用在化工固碱提炼工艺,可节能11.38%,效率提升14.26%,产量增加17.4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省科捷再生能源利用有限公司,未经安徽省科捷再生能源利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9564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断路器防飞弧的装置
- 下一篇:一种多功能过程控制实验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