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楔块自锁式迈步吊盘有效
申请号: | 201120195711.0 | 申请日: | 2011-06-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32044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2-01 |
发明(设计)人: | 朱真才;张磊;曹国华;陈国安;周公博;李伟;王重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矿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E21D5/12 | 分类号: | E21D5/12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唐惠芬 |
地址: | 221116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迈步 吊盘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楔块自锁式迈步吊盘,尤其适用于千米深级别的立井井筒掘进的施工。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在立井井筒开凿过程中,所采用的悬吊式吊盘是通过多台稳车提吊使吊盘在立井井内上下移动,这种方式虽然能够适应千米深以内立井井筒开凿中的工作,但是存在着需要凿井稳车数量多、井架复杂、稳车提升能力利用率低、稳车难以集中控制同步升降而造成升降不平稳的问题,而对于超千米立井施工时,需要的吊盘悬吊钢丝绳长度超过现有凿井稳车的卷筒容绳量,因而造成设备成本高,施工安全性差。另外,随着井筒深度的加深,稳绳的张紧力要求也大幅增加,特别是超千米深立井,稳绳张紧时对吊盘的拉力可达40t以上。目前国内稳盘的先进措施是将钢制滑履压紧在井壁上以获得摩擦力,但为保证安全,滑履的预压紧力都要远远超过需要的压紧力,影响井壁质量。
国外一些千米深立井施工采用梁窝式迈步吊盘:一般为三层吊盘,上、下层盘刚性连接,上、中层盘上设有液压驱动的插梁,两层盘上插梁交替插入井壁上预留的梁窝或沟槽中以固定吊盘,同时通过上、中层盘间的液压立柱的伸缩实现迈步功能,这就省去了悬吊绳和悬吊设备,简化了凿井井架,并且迈步平稳,但这种吊盘要求在井壁上预留大量的梁窝或沟槽,不利于井壁施工,影响井壁质量,并且插梁和梁窝间也不容易定位。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实用新型目的是克服已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升降平稳、施工安全性高、使用效果好的楔块自锁式迈步吊盘。
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楔块自锁式迈步吊盘,包括兼做稳绳盘的上层盘、设有控制台的中层盘和底部吊挂掘砌设备的下层盘,上层盘与下层盘之间设有穿过中层盘的刚性立柱,上层盘与中层盘之间设有三个液压立柱;上、下层盘的上边沿周边分别设有稳盘摩擦楔块,上、中层盘的下边沿周边设有与稳盘摩擦楔块方向相反、结构相同、间隔排列的迈步摩擦楔块,上层盘和下层盘上部沿周边分别设有稳盘摩擦楔块机构,上层盘和中层盘下部沿周边分别设有迈步摩擦楔块机构。
所述的中层盘上设有通过刚性立柱的立柱导向套;所述的立柱对称布置,为四个;所述的迈步摩擦楔块主要由经螺栓穿连固定为一体的摩擦面板、楔形板、弹性垫板和倾斜面板构成;所述的稳盘摩擦楔块机构由设在盘面上的稳盘液压缸、稳盘压杆和连接在稳盘液压缸和压杆之间的连杆构成;所述的迈步摩擦楔块机构由设在盘面下的迈步液压缸、迈步压杆和连接在迈步液压缸和迈步压杆之间的连杆构成。
有益效果: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吊盘系统省去了吊盘悬吊钢丝绳和悬吊稳车,降低了对凿井井架和凿井稳车的苛刻要求,也节省了大量悬吊钢丝绳。迈步楔块卡在井壁和圈梁之间形成自闭结构,即使液压系统故障也能保证吊盘稳定在井壁上,提高了吊盘安全性;楔形结构可以保证井壁对楔块的静摩擦力与固定吊盘时需要的力自适应平衡,不需要在井壁上预制梁窝,省去插梁和梁窝间定位的麻烦;上层盘可兼做稳绳盘,由摩擦楔块提供稳盘时的张紧力,并且摩擦力总等于稳绳对吊盘的拉力,避免了过大的预紧力。不需要对多台悬吊稳车同步控制,迈步平稳,不磕碰井壁,安全性高。由于抓岩机工作时,上、下两层盘都与井壁保持紧密接触,消除了翻盘的危险。摩擦楔块内嵌装有弹性垫板,既保证了摩擦楔块适当的变形量,又不与井壁直接接触所以不影响楔块与井壁接触时的强度和耐磨性。楔块工作时的弹性形变既可保证同时与井壁和圈梁紧密接触,避免滑脱而丧失自闭性,又可有效防止井壁接触面集中受力而破坏井壁结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摩擦楔块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上层盘,2-稳盘摩擦楔块,3-迈步摩擦楔块,4-立柱,5-控制台,6-中层盘,7-迈步压杆,8-下层盘,9-稳盘压杆,10-稳盘液压缸,11-井壁,12-稳绳,13-迈步液压缸,14-立柱导向套,15-液压立柱,16-导向承压槽,3-1-螺栓,3-2-弧形摩擦面板,3-3-楔形板,3-4-弹性垫板,3-5-楔形框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作进一步的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矿业大学,未经中国矿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9571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增强汽车引擎动力的结构
- 下一篇:加工消音腔排气孔气动式钻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