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外壁内凹的集热器有效
申请号: | 201120195866.4 | 申请日: | 2011-06-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41218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2-08 |
发明(设计)人: | 唐玉敏;虞红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华易德太阳能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J2/04 | 分类号: | F24J2/04;F24J2/46 |
代理公司: | 浙江翔隆专利事务所 33206 | 代理人: | 戴晓翔 |
地址: | 313100 浙江省湖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外壁 集热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集热器,尤其是一种外壁内凹的集热器。
背景技术
目前集热器壳体外壁均为平面,而壳体外壁即为集热器内的集热管提取能量的传热面,平面相对于凹凸面,传热面积小,能量提取率不高;并且集热管与壳体外壁距离较大,热量传输至集热管距离长,热量流失率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外壁内凹的集热器,增加了传热面积,减小了集热管与热源距离,加速集热管对热量的提取。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一种外壁内凹的集热器,包括壳体,所述的壳体内装有集热管,所述的集热管由多条支流管构成,其特征是处于相邻两支流管之间的壳体外壁内凹形成一凹槽。由内凹面代替原来的平面,增加壳体的传热面积,使原本传递热量作用不大的支流管侧壁与壳体距离更近,更易提取到壳体外的热量,大大提高热量提取率;并且随着风向、光照或水流方向的变化,热量提取效率波动小,适用性高。
作为上述结构的进一步完善和补充,本实用新型还包含以下附加技术特征或这些特征的任意组合:
所述的集热管为吹胀形成,一体式结构,热传导效果好;也可以是分体式,装在壳体内。
所述的支流管为圆管,所述的凹槽两侧为相外凸起的弧形面,壳体与支流管形状相配合,更易贴近,两者之间的距离小,热量传递时流失率低。
所述的壳体上下对称设置,所述弧形面为圆形且与支流管为同心圆,两者形状相匹 配,支流管与壳体贴合距离近,壳体上下两侧均有较高的吸热效率,坏境变化对热量提取影响小。
所述的支流管弓形弯折设置,提高支流管对壳体外壁的覆盖度,提高能量提取率。
所述的集热管内装有气体制冷剂,气体传热介质沸点较低,一般都在零下,比日常的环境温度要低,无阳光时,可在风中或下雨时在水中提取能量,能量适用范围广,可吸收环境中的风能、水能和太阳能,变为热能,更加节能;能量提取效率高,热水用时更少。
所述的气体传热介质为制冷剂R134A或R407C,沸点分别为-26.1度和-43.6度,保证热量提取和热交换效率,并且更为环保。
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一种外壁内凹的集热器,在支流管间设置凹槽,并且与支流管形状匹配,尽可能降低支流管与壳体的距离,热量在传递过程中流失率低,加速热量的提取,并且随着风向、光照或水流方向的变化,热量提取效率波动小,适用性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A向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壳体、2-支流管、3-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如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描述的一种外壁内凹的集热器,包括壳体1,所述的壳体1内有吹胀形成的集热管,所述的集热管由两条支流管2构成,处于相邻两支流管之间的壳体1外壁内凹形成一凹槽3。所述的支流管2为圆管,所述的凹槽3两侧为相外凸起的弧形面,所述的壳体1上下对称设置,所述弧形面为圆形且与支流管2为同心圆。所述的支流管2弓形弯折设置。所述的集热管内装有气体制冷剂R134A或R407C。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华易德太阳能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华易德太阳能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9586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空调用双向节流阀
- 下一篇:一种储水式淋浴节水恒温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