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可更换拉力绳的连接器有效
申请号: | 201120196083.8 | 申请日: | 2011-06-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28851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2-01 |
发明(设计)人: | 王文卿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文卿 |
主分类号: | A63B21/055 | 分类号: | A63B21/055 |
代理公司: | 上海一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66 | 代理人: | 任永武;须一平 |
地址: | 中国台湾台中市沙***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更换 拉力 连接器 | ||
1.一种可更换拉力绳的连接器,包含:至少一个拉力绳固定单元;其特征在于:该拉力绳固定单元包括一个安装座、一个顶盖、一个弹性元件及一个连接座,该安装座具有一个通孔部、一个位于该通孔部上方的上方入口,及一个位于该通孔部下方的下方入口,该顶盖安装于该上方入口中,该弹性元件安装于该通孔部中,且设置于该顶盖与该连接座间,该弹性元件的弹性回复力保持推抵该连接座向下,该连接座可分离地自该下方入口安装于该通孔部中,该连接座相对该安装座在一个分离状态与一个安装状态间变换,在该分离状态时,该连接座与该安装座分离,由该分离状态变换至该安装状态时,该连接座插入该安装座的通孔部中,且压缩该弹性元件,连接座旋转时该连接座受弹性元件压抵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更换拉力绳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拉力绳固定单元还包括一个压板,该压板自该上方入口安装于该通孔部中,且该弹性元件设置于该顶盖与该压板间,该压板设置于该连接座上方,由该分离状态变换至该安装状态时,该连接座将该压板推向上且压缩该弹性元件,连接座旋转时连接座受该压板压抵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更换拉力绳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安装座还具有一对邻近该下方入口开设于该通孔部内壁面的入口道,及一对分别连接该对入口道的导引道,该连接座具有一对相对该对入口道凸设的凸耳,在该分离状态时,该压板压抵于该对导引道顶面,由该分离状态变换至该安装状态时,该连接座的凸耳对应该对入口道插入该安装座,将该压板推向上且压缩该弹性元件,连接座旋转时该对凸耳离开该对入口道滑入该对导引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更换拉力绳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安装座还具有一对相对该对入口道开设的限位槽,该对导引道分别位于该对限位槽与入口道间,在该安装状态时,该连接座的该对凸耳位于该对限位槽中,且该压板压抵于该对导引道顶面,该连接座受该压板压抵固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更换拉力绳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安装座还具有一对分别位于所述入口道与限位槽间的分隔壁,该压板对应该对分隔壁凹设有一对分隔凹部。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更换拉力绳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安装座还具有一个位于所述入口道与限位槽间的分隔壁,该压板对应该对分隔壁凹设有一个分隔凹部。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更换拉力绳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安装座还具有一个邻近该下方入口开设于该通孔内壁面的入口道、一个连接该入口道的导引道,及一个相对应该入口道开设的限位槽,该导引道位于该限位槽与入口道间,该连接座具有一个相对该入口道凸设的凸耳,在该分离状态时,该压板压抵于该导引道顶面,由该分离状态变换至该安装状态时,该连接座的凸耳对应该入口道插入该安装座,将该压板推向上且压缩该弹性元件,该连接座旋转时该凸耳离开该入口道滑入该导引道,在该安装状态时,该连接座的凸耳位于该限位槽中,且该压板压抵于该导引道顶面与该凸耳顶面,该连接座受该压板压抵固定。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更换拉力绳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连接座还具有一个径宽大于该下方入口径宽的挡止凸缘。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更换拉力绳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弹性元件为压缩弹簧,该顶盖具有一个凸设于底面的限位凸环,该压板具有一个凸设于顶面的限位凸环,该弹性元件套于所述限位凸环上。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更换拉力绳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还包含一条安装于该拉力绳固定单元的拉力绳、一个位于该拉力绳内部的定位块,及一条固定于该定位块的内安全绳,该拉力绳具弹性且呈中空管状,该定外块将该拉力绳固定于该连接座,该定外块具有多个穿孔,该内安全绳穿绕固定于该定外块的穿孔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文卿,未经王文卿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96083.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龙芯刀片集成显卡
- 下一篇:多因素作用下的大型滑坡物理模型实验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