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乳房假体置入辅助拉钩无效
申请号: | 201120196511.7 | 申请日: | 2011-06-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86506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2-28 |
发明(设计)人: | 谭谦;王淑琴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B17/00 | 分类号: | A61B17/00;A61F2/12 |
代理公司: | 南京中新达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2226 | 代理人: | 孙鸥;朱杰 |
地址: | 210008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乳房 置入 辅助 拉钩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用设备,特别涉及一种乳房假体置入辅助拉钩。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水平和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通过隆胸来改变胸部的形态及大小,已经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它可以使女性拥有动人的曲线、恢复自信,从而得到越来越多爱美女性的推崇。隆胸术常见手术切口的选择有三种:腋窝切口,乳晕切口,乳房下皱襞切口。其中腋窝切口手术瘢痕最隐蔽,比较容易让患者接受。
在本实用新型发明之前,在腋窝切口隆胸术中,乳房假体的植入操作目前还是比较困难,具体原因为:一是对于求美者来讲,手术切口越小越好,这就要求手术医生在保证假体能够植入的前提下,切口要尽量小而隐蔽;二是假体植入过程中,需要两个拉钩相对拉开牵拉切口,助手在放置假体的过程中需尽可能拉开切口,同时两个拉钩不能接触,否则易造成拉钩间金属挤压而致假体破裂;三是拉钩的过度牵拉会造成切口皮缘组织的严重挫伤。为尽量减轻术后瘢痕,往往需要修剪切缘皮肤后再缝合切口。而且助手在植入假体过程中为了牵拉切口、固定拉钩位置以保证假体顺利植入以及避免两个拉钩接触需耗费大量体力并需要一定的技巧。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克服上述缺陷,研制一种乳房假体置入辅助拉钩。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乳房假体置入辅助拉钩,其主要技术特征在于拉钩手柄另一端连接的是拉钩体部,拉钩体部中间是空的,是上宽下窄的漏斗形状,上面是上宽的漏斗口,下面是下窄的漏斗底,中间是金属通道。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效果在于避免了切口过度牵拉对患者造成的额外的创伤,避免了切口过度牵拉对皮缘的损伤,减轻了切口愈合后瘢痕的形成,同时整个手术过程对手术者、助手的劳动力都得到大的解放。总结其优点有四个方面:一是代替传统拉钩并发挥拉钩的作用;二是限制切口的大小,保护切缘皮肤;三是有利于乳房假体的置入;四是操作简便,省力。鉴于以上优点,其对术后效果的评判肯定有其有益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其他优点和效果将在下面继续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结构原理示意图。
图中标号表示部件:
拉钩手柄1、拉钩体部2。拉钩体部2中有弧形结构2-1、(中空的漏斗形)金属通道2-2、漏斗口2-3、漏斗底2-4。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
长条把子的是拉钩手柄1,在拉钩手柄1另一端连接的是拉钩体部2;拉钩体部2中间是空的,是上宽下窄的漏斗形状,上面是上宽的漏斗口2-3,下面是下窄的漏斗底2-4,中间是(中空的漏斗形)金属通道2-2,拉钩体部2远端为弧形结构2-1。
本实用新型应用过程说明:
以腋窝切口胸大肌后方置入假体为例。手术中,在放置假体前,根据切口大小选择相应口径的乳房拉钩,即本实用新型;助手手握拉钩手柄1,将连接于拉钩手柄1另一端的拉钩体部2整体置于切口内,这样就在切口至胸大肌后间隙之间形成一个漏斗状的通道,整个通道为无缝金属,避免了金属间锐性挤压造成假体破裂的可能,上宽的漏斗口2-3、下窄的漏斗底2-4的漏斗装置便于假体的进入,拉钩体部2置于切口内,固定并保护切口,避免了切缘皮肤的过度牵拉造成的皮缘的损伤。拉钩体部2远端的弧形结构2-1,保证假体进入拉钩体部2通过上宽的漏斗口2-3、下窄的漏斗底2-4以后,推动假体,顺着远端的弧形结构2-1,使假体顺利滑动到达胸大肌后方。取出拉钩,这样即完成了假体的置入。
有了本实用新型的协助,整个假体置入的操作过程较先前大大简化,手术中假体破裂的风险大大降低,且对患者的创伤也小,而且解放了术者及助手的劳动。拉钩体部2的上宽的漏斗口2-3、下窄的漏斗底2-4的直径可设计不同大小的尺寸以适应不同大小的假体。
总之,本实用新型避免了切口过度牵拉对患者造成的额外的创伤,避免了切口过度牵拉对皮缘的损伤,减轻了切口愈合后瘢痕的形成,同时整个手术过程对手术者、助手的劳动力都得到大的解放。总结其优点有四个方面:一是代替传统拉钩并发挥拉钩的作用;二是限制切口的大小,保护切缘皮肤;三是有利于乳房假体的置入;四是操作简便,省力。鉴于以上优点,其对术后效果的评判肯定有其有益的作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未经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9651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单孔腹腔镜用多通道装置
- 下一篇:吸附式挂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