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折叠梯的防夹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120196611.X | 申请日: | 2011-06-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25239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1-25 |
发明(设计)人: | 余振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余振荣 |
主分类号: | E06C7/00 | 分类号: | E06C7/00;E06C1/18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扬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17 | 代理人: | 韩丰年;朱栋梁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折叠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关于一种防夹装置,特别关于一种设置于折叠梯上并可便于折叠梯收折且不夹手的防夹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折叠梯包含有两个支架,该两个支架均包含有两个间隔的支脚,该两个支脚上跨设踏板,以及该两个支架最上方的踏板彼此枢设,且该两个支架中相邻近的支脚上,可设有定位组件,使折叠梯展开至一角度便可定位,其中,定位组件包含有相枢接的一第一定位杆及一第二定位杆,该第一定位杆与该第二定位杆分别与该两个支架中邻近的支脚枢接,以及该第一定位杆上缘设有一挡部。
其中,使用者在旋开该折叠梯的两个支架时,该第一定位杆的挡部可限位第二定位杆,让第一定位杆与第二定位杆旋开至一定角度便可定位,此时第一定位杆与第二定位杆近似一直线,夹角近似180°,若使用者想要收折该折叠梯,需要用手施力于定位组件上,使第二定位杆旋离该挡部,让第一定位杆与第二定位杆的夹角变小,同时可带动支脚而收折该折叠梯。
然而上述现有的折叠梯中,使用者施力于定位组件时,在第一定位杆与第二定位杆的夹角开始改变过程中,使用者施力的手容易被第一定位杆与第二定位杆夹伤,因此安全性不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折叠梯的防夹装置,希望通过此设计,改善目前使用者在收折折叠梯时,手容易被夹伤而安全性不佳的问题。
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折叠梯的防夹装置,设于折叠梯的支架上并与折叠梯的定位组件连接,所述支架上设有踏板,该踏板上设有组接杆,以及所述定位组件包含两个以枢杆枢接的定位杆,该折叠梯的防夹装置包含有至少一防夹单元,所述防夹单元包含有一具可挠性的本体,该本体的两侧分别穿设一套组固定于支架最上方踏板的组接杆上的第一组接孔与一套组固定于枢杆上的第二组接孔。
据上所述,该折叠梯欲收合支架时,使用者的手可以拉持防夹装置的本体,并施加往上的力量,牵动本体并带动定位组件的枢杆往上移动,使枢杆组接的两个定位杆旋转且夹角角度变小,同时带动折叠梯的两个支架并收合,使用者在收合支架的过程中,通过该防夹装置对定位组件施力,避免发生手被定位组件夹伤的意外,提高折叠梯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折叠梯的防夹装置的一优选实施例的立体组合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折叠梯的防夹装置的一优选实施例和侧视平面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折叠梯的防夹装置与踏板组接的一优选实施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折叠梯的防夹装置与定位组件组接的一优选实施例的俯视剖面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折叠梯的防夹装置的一优选实施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10支架 11支脚
12踏板 13组接槽
14组接轨 15组接杆
20定位组件 21定位杆
22挡部 23枢杆
30防夹单元 31本体
32第一组接孔 33第二组接孔
34拉提部 35连接部
36补强环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配合附图及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实用新型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
请参阅图1、2,为本实用新型折叠梯的防夹装置设置于折叠梯的一优选实施例,该防夹装置设于折叠梯的支架10上并与折叠梯的定位组件20连接。
其中,折叠梯包括有两个支架10,该两个支架10均包含有两个支脚11,以及收合时邻近的支脚11上枢设定位组件20,定位组件20包含有两个定位杆21,其中一定位杆21上设有一挡部22可限位另一定位杆21,定位组件20的两个定位杆21以一枢杆23枢接,并与配合的支脚11枢接,以及该两个支架10在两个支脚11之间设有踏板12,最上方并接的两个踏板12分别形成一组接槽13及一中空的组接轨14(如图3所示),组接轨14可伸入组接槽13,组接轨14两侧可分别组设一组接杆15。
该防夹装置包含有至少一防夹单元30,所述防夹单元30包含有一具可挠性的本体31,该本体31的两侧分别穿设一第一组接孔32与一第二组接孔33,该第一组接孔32套组固定于折叠梯最上方的并接的踏板12的组接杆15上(如图3所示),该第二组接孔33套组固定于定位组件20中枢接两个定位杆21的枢杆23上(如图4所示),以及该可挠性本体31的外侧面上设有一拉提部3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余振荣,未经余振荣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9661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天然气井及煤层气井管道分离计量装置
- 下一篇:可翻转通气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