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便携式电子装置及便携式电子装置的壳体有效
申请号: | 201120196807.9 | 申请日: | 2011-06-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75671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2-14 |
发明(设计)人: | 赖季宏;刘政燻;刘人豪;林仁丰 | 申请(专利权)人: | 纬创资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16 | 分类号: | G06F1/16 |
代理公司: | 北京嘉和天工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11269 | 代理人: | 严慎 |
地址: | 中国台湾新北市汐***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便携式 电子 装置 壳体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便携式电子装置及便携式电子装置的壳体,特别是一种能加强显示模块的限位功能的便携式电子装置及便携式电子装置的壳体。
背景技术
各类型便携式电子装置因具有便携性并可提供多样化的功能,在近年来已广泛为大家所使用。由于便携式电子装置均朝向轻薄化的目标设计,因此装置内可供利用的空间越来越有限,在组装过程中势必要做更有效的空间规划管理。以便携式计算机为例,目前针对壳体及内部的液晶显示模块(LCM)采用由上而下(Top To Down)的方式依序组装各相关组件,再以铝箔材料进行壳体与液晶显示模块间的贴合固定,并可达到防尘、遮光的效果。
然而当结构设计上造成壳体与液晶显示模块间的预留空间不足时,将导致铝箔材料无法进行有效的贴合固定,一旦装置受到较大的撞击或摔落地面,液晶显示模块很容易因为固定不完全而产生移位,甚至从壳体脱落的可能,如此将造成液晶显示模块的毁损。因此如何能提供液晶显示模块更稳固地固定于壳体内,以避免因撞击或摔落时造成的损害,实为一值得研究的课题。
因此,需要提供一种便携式电子装置及便携式电子装置的壳体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加强显示模块的限位功能的便携式电子装置的壳体。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应用前述壳体设计的便携式电子装置。
为达到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的便携式电子装置的壳体用以容置一显示模块,该便携式电子装置的壳体包括:一底盖、多个定位结构以及一上盖。该多个定位结构设置于该底盖的一侧边,该多个定位结构与该底盖间形成一容置空间,以供置入该显示模块;其中各该定位结构包括至少一限位件,藉由该至少一限位件以限制该显示模块的移动;该上盖与该底盖相结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各限位件呈一斜面或一曲面,用以供显示模块沿着限位件斜向插入容置空间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各定位结构还包括至少一卡固件,且上盖在至少一卡固件的对应位置设有至少一对应卡固件,藉由至少一卡固件配合至少一对应卡固件以结合上盖与底盖。此外各卡固件的厚度小于各限位件的厚度。
本实用新型的便携式电子装置包括显示模块及如前所述的壳体,藉由壳体用以容置显示模块,并提供显示模块的定位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便携式电子装置,该便携式电子装置包括:一显示模块;以及一壳体,该壳体用以容置该显示模块,该壳体包括:一底盖;该壳体还包括多个定位结构,该多个定位结构设置于该底盖的一侧边,该多个定位结构与该底盖间形成一容置空间,以供置入该显示模块;其中各该定位结构包括至少一限位件,藉由该至少一限位件以限制该显示模块的移动;以及一上盖,该上盖用以与该底盖结合。
其中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的便携式电子装置还包括至少一贴合件,至少一贴合件用以贴附于显示模块与底盖间所形成的至少一缝隙处。
藉由本实用新型的设计,使得显示模块能较稳固地固定于壳体内,以避免壳体受到撞击或晃动时造成显示模块的移位或损害。
由于本实用新型构造新颖,能提供产业上利用,且确有增进功效,故依法申请实用新型专利。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便携式电子装置的壳体的分解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便携式电子装置的壳体的局部放大图。
图3(a)是本实用新型的便携式电子装置的壳体在置入显示模块的过程中沿图2中线段A-A′的局部剖面图。
图3(b)是本实用新型的便携式电子装置的壳体在置入显示模块后沿图2中线段A-A′的局部剖面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便携式电子装置的壳体在置入显示模块并结合上盖与下盖后沿图2中线段B-B′的局部剖面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便携式电子装置的分解图。
主要组件符号说明:
壳体 1 上盖 30
底盖 10 镂空部 31
容置空间 11 对应卡固件 32
定位结构 20 便携式电子装置 100
限位件 21 显示模块 110
卡固件 22 贴合件 120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纬创资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纬创资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9680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抑制VEGF-A受体相互作用的结合蛋白
- 下一篇:获得一氧化二氮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