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蓄水式地热换热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120196912.2 | 申请日: | 2011-06-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83152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2-21 |
发明(设计)人: | 高龙真 | 申请(专利权)人: | 高龙真 |
主分类号: | F25B30/06 | 分类号: | F25B30/06;F24J3/08 |
代理公司: | 济南舜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7205 | 代理人: | 李江 |
地址: | 262702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蓄水 地热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地热换热装置,具体的说涉及一种利用在地下蓄水达到与地热进行热交换的换热装置。
背景技术
当前,国内外应用最广泛的地源热泵进行热交换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方式是直接抽取深井中的地下水,送人机组换热器中进行热交换,再通过回水井回灌到地下;如图2所示,另一种方式是通过埋入地下100m左右的U型管与大地进行热交换,用水泵8使U型管内的水循环,达到热交换的目的。上述两种换热方式存在诸多缺点:
(1)工程量大,技术难度高,导致施工难度加大,不适用于小户型作业,适用范围窄;
(2)投资大,成本高;
(3)泵容易坏,可靠性低,维修或维护困难。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是针对以上问题投资小、施工方便以及使用简单可靠的蓄水式地热换热装置。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蓄水式地热换热装置,包括压缩机、换热管和输送管,所述压缩机电连接有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蓄水式地热换热装置包括地下蓄水装置,所述换热管位于地下蓄水装置内。
作为一种改进:
所述地下蓄水装置为蓄水井。
所述蓄水井为旱井。
所述旱井的内径为0.5m—0.6m,深度为20m—30m,井口处设有井盖。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
所述旱井内设有防渗层。
所述防渗层为与旱井内壁相配合的水袋。
作为再进一步的改进:
所述换热管为U型管。
本实用新型采取以上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
(1)通过将深井改为深度较浅的旱井使工程量减小,技术难度降低,便于小户型施工作业,使用范围广;
(2) 投资小,成本低;
(3) 通过将省去泵等装置,使整个换热装置的可靠性提高,维修或维护方便。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蓄水式地热换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背景技术中一种换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压缩机;2-控制装置;3-旱井;4-井盖;5-防渗层;6-换热管;7-输送管;8-水泵。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如图1所示,蓄水式地热换热装置,包括压缩机1、换热管6和输送管7,所述压缩机1电连接有控制装置2,所述控制装置2为控制压缩机1工作的常用控制开关,当然,控制装置2也可以为本领域内已经公开的控制系统,如带有电脑控制的智能控制系统等。
所述蓄水式地热换热装置包括地下蓄水装置,所述换热管6位于地下蓄水装置内。所述地下蓄水装置为蓄水井,蓄水井可以是打出地下水的水井,根据水井内地下水的水位,向井内注水,水位距井口处1m停止注水。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蓄水井为旱井3,因为蓄水井的深度不需要太深,往往只有二三十米,在一般的农村,特别是山区或西部干旱地区,这样的深度是打不出地下水的,多为旱井。
所述旱井3的内径为0.5m—0.6m,深度为20m—30m,井口处设有井盖4,旱井3内设有防渗层5,所述防渗层5为与旱井3内壁相配合的水袋,所述水袋可以由塑料夹网布或塑料膜制成,这种水袋不仅可以防止水分渗漏,而且还不影响袋内的水与大地进行有效的热交换。向旱井3内注水,水位距井口处1m停止注水。
当然地下蓄水装置也可以为方形或其它形状的地窖、水池等可以蓄水的装置,采用旱井3来蓄水,其占地面积小,而且容易施工。
所述换热管6为U型管,U型管由制冷工质管制成,放在旱井3中。压缩机1经防水防锈处理后放置在旱井3的井口处或其它位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高龙真,未经高龙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9691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带有照明功能的镜子
- 下一篇:一种折叠式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