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双碟面式新型焦油液位调节器有效
申请号: | 201120197040.1 | 申请日: | 2011-06-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79873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4-04 |
发明(设计)人: | 王树成;李金平;耿萍;孙晨曦;高立军;王勇;蒋秀香;井俊亭;陈汞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莱芜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17/032 | 分类号: | B01D17/032;B01D17/12 |
代理公司: | 济南金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19 | 代理人: | 吕利敏 |
地址: | 271104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双碟面式 新型 焦油 调节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机械化焦油、氨水澄清槽的液位调节。
背景技术
焦油液位调节的重要性。精确控制机械化焦油、氨水澄清槽中的焦油液位,可以确保焦油在澄清槽内的分离时间,使焦油和氨水很好的分离。焦油加工中如果焦油含水量过高,既延长了升温脱水时间,降低了加工效益,又可能造成蒸馏设备超压,对生产造成了一定的安全隐患;循环氨水中含焦油超标,氨水在集气管喷头中的雾化程度就会降低,影响了喷洒效果,使得集气管后温度超标;剩余氨水中含焦油超标,造成蒸氨塔塔板堵塞,腐蚀设备。因此,控制好机械化澄清槽中焦油液位,对于后续焦油的加工,集气管后煤气温度的控制,以及剩余氨水的后续处理都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普通焦油液位调节器调节液位时通过手柄带动固定在套管上的焦油管上下运动,在氨水和焦油的静压力作用下,随着焦油管所处高度的不同,焦油的采出量不同,从而控制焦油的液位在一定的范围之内(如附图1)。焦油是各种成分混合而成的,密度随其中含有的各种物质的量所占比例不同以及内在温度的变化而发生改变。通过静压能调节焦油液位时,焦油液位经常忽高忽低,操作波动大,调节频繁。所以普通的焦油液位调节器通常同别的调节装置配套使用。一种是在调节器后安装闸板阀,一种是在调节器前安装截止型气动阀,通过调节阀门开度的大小调节焦油的流量。煤气在冷却过程中煤粉、焦粒、焦油等混合形成占焦油总量0.15%~0.3%焦油渣,其密度约为1.27~1.30kg/L,而混合焦油的密度约为1.19~1.25kg/L,两者的密度非常接近,同时焦油在调节管中流经管道长,所以调节阀门经常被上浮的焦油渣堵塞,造成焦油液位不稳定,焦油和氨水分离不好。同时,由于处于焦油面液位以下,一旦堵塞,清理困难,给生产操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操作简便实用,焦油堵塞时易于清理的液位调节器。
一种焦油液位调节器,包括上碟面(1)和下碟面(2);所述的上碟面(1)与下碟面(2)的端面上的相对应位置上分别开有孔A(3)与孔B(4);所述的上碟面(1)上连接固定连杆(5),下碟面(2)上连接活动连杆(6)。
上碟面(1)和下碟面(2)的形状为圆形、椭圆形或多边形。所述多边形优选5~1000 边形,优选正多边形,优选8~100边的正多边形。优选的,所述椭圆形的长径与短径的比例为1~2∶1。上碟面(1)和下碟面(2)的形状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优选相同或相似的形状。上碟面(1)和下碟面(2)的面积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优选相同或相近的面积。
优选的,上碟面(1)和下碟面(2)均为圆形。
优选的,上碟面(1)和下碟面(2)具有相同的直径。
上碟面(1)与下碟面(2)可以紧密重叠在一起。
孔A(3)与孔B(4)的形状为圆形、椭圆形和多边形。所述多边形优选5~1000边形,优选正多边形,优选8~100边的正多边形。优选的,所述椭圆形的长径与短径的比例为1~2∶1。孔A(3)与孔B(4)的的形状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优选相同或相似的形状。孔A(3)与孔B(4)的的面积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优选相同或相近的面积。
优选的,孔A(3)与孔B(4)的形状为椭圆形。
优选的,孔A(3)与孔B(4)的孔径大小相同。
所述的上碟面(1)上开有与固定连杆(5)横截面形状大小相同的孔并连接固定连杆(5)。所述连接为焊接、铆接、胶接、螺纹连接。
所述的下碟面(2)上开有与活动连杆(6)横截面形状大小相同的孔并连接活动连杆(6)。所述连接为焊接、铆接、胶接、螺纹连接。
固定连杆(5)和活动连杆(6)的横截面形状为圆形、椭圆形和多边形。所述多边形优选5~1000边形,优选正多边形,优选8~100边的正多边形。所述椭圆形的长径与短径的比例为1~2∶1。
优选的,固定连杆(5)和活动连杆(6)的横截面形状相同。
优选的,固定连杆(5)为空心圆管,上碟面(1)的圆心与固定连杆(5)的圆心重叠。
优选的,活动连接杆(6)为实心圆管,下碟面(2)与活动连杆(6)圆心重叠。
所述的固定连杆(5)比所述的活动连杆(6)直径稍大,活动连杆(6)从上碟面(1)端面处进入套于固定连杆(5)上,上碟面(1)和下碟面(2)重叠在一起。
所述的固定连杆(5)上焊接有支撑杆(8),用来支撑调节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莱芜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莱芜钢铁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9704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