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可利用烧碱浓缩系统余热的烧碱干燥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120197043.5 | 申请日: | 2011-06-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31110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2-01 |
发明(设计)人: | 张玉庆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市博创化工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1D1/42 | 分类号: | C01D1/42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三利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2107 | 代理人: | 解明铠 |
地址: | 300480***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利用 烧碱 浓缩 系统 余热 干燥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烧碱生产的设备系统,尤其涉及一种利用烧碱浓缩系统余热进行烧碱干燥的系统。
背景技术
烧碱生产的过程一般是以浓度略低的烧碱溶液为原料,在反应容器内进行加热浓缩,浓缩至预定固含量后,通过喷雾干燥得到温度较高的烧碱,经冷却后得到常温状态的成品烧碱。
在加热浓缩过程中,烧碱浓缩系统包括有燃烧炉,盛有烧碱溶液的反应容器的下半部分置入燃烧炉的炉腔中,燃气通过管路输送至炉腔内并进行燃烧,同时加热反应容器的下半部分,使烧碱溶液升温浓缩,燃气燃烧后的尾气依次经过烟道和烟囱排放。
由于燃气一般是采用相对清洁的煤气,因此燃烧后的尾气一般是直接排放或经过简单的除尘处理再排放,而尾气的温度较高,有大量的余热可以利用,直接排放会造成一定的浪费。另外烧碱浓缩后再进行喷雾干燥时需要使用大量热空气,干燥后落入干燥塔下方储罐的烧碱需要保温,否则会凝成大块,不易向下一工序输送。而喷雾干燥和保温需要消耗很多热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一种可对燃烧尾气进行余热回收的系统,通过对烧碱浓缩系统余热回收,可以利用至烧碱的喷雾干燥和保温过程中,以降低整个工艺流程的能耗和成本。
一种可利用烧碱浓缩系统余热的烧碱干燥系统,包括喷雾物干燥塔以及位于喷雾物干燥塔下方的储罐,所述的储罐外壁设有保温盘管,在所述的烧碱浓缩系统的烟道内设有相互独立的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所述的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分别具有延伸出烟道的换热介质入口和换热介质出口,其中第一换热器的换热介质入口和换热介质出口通过管路分别与保温盘管的出口端和入口端连通,所述的第二换热器的换热介质出口通过管路与位于喷雾物干燥塔底部的热空气入口连通。
所述的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为迂回布置在烟道内的换热管,换热介质位于换热管内。
所述的第二换热器的换热介质入口通过管路接有鼓风机,用于向第二换热器内补充空气。
用于连通第一换热器和保温盘管的管路上设有循环泵,以利于换热介质(水)的循环。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中的换热介质分别为水和空气,温度较低的水和空气分别进入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后吸收烟道内燃烧尾气的余热而升温,从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的换热介质出口排出,即得到了温度较高的热水和热空气,该热水和热空气分别用于储罐保温和喷雾干燥,以节省能源。
本实用新型烧碱干燥系统,在烧碱浓缩系统的烟道内设置了两套换热器,改变了现有的单一换热模式,得到的高温换热介质是一种清洁能源,用于烧碱干燥系统,可降低整个烧碱生产流程的能耗以及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烧碱浓缩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烧碱干燥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附图,烧碱浓缩系统包括带有炉腔1的燃烧炉,反应容器3的下半部分置入炉腔1中,炉腔1带有燃气入口2,反应容器3顶部带有蒸汽排出管路4,烟道5与炉腔1相连通。
本实用新型的烧碱干燥系统,包括喷雾物干燥塔8以及位于喷雾物干燥塔8下方的储罐9,储罐9外壁设有保温盘管10,喷雾物干燥塔8顶部具有原料入口,底部具有热空气入口。另外在烧碱浓缩系统的烟道5内设有相互独立的第一换热器7和第二换热器6,第一换热器7和第二换热器6为迂回布置在烟道5内的换热管,换热介质位于换热管内。
第一换热器7的换热介质入口和换热介质出口通过管路分别与保温盘管10的出口端和入口端连通,第二换热器6的换热介质出口通过管路与位于喷雾物干燥塔8底部的热空气入口连通。
燃气进入炉腔1中,燃烧时对反应容器3的下半部分加热,反应容器3内的碱液受热后被浓缩。尾气进入烟道5,对第一换热器7和第二换热器6内的换热介质加热(分别为水和空气)。
温度相对较低的空气进入第二换热器6,受热后成为温度较高的空气排出第二换热器6,通过管路进入喷雾物干燥塔8,与浓缩后的湿碱相遇,浓缩后的湿碱受热后被干燥落入储罐9内。
温度相对较低的水进入第一换热器7,受热后成为温度较高的水排出第一换热器7,通过管路进入保温盘管10,对储罐9内的物料保温。之后干燥的烧碱逐渐从储罐9的底部排出,经冷却成为产品烧碱。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市博创化工有限公司,未经天津市博创化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9704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