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地下水样定深采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120197062.8 | 申请日: | 2011-06-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75153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2-14 |
发明(设计)人: | 和树庄 | 申请(专利权)人: | 云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1/16 | 分类号: | G01N1/16 |
代理公司: | 昆明知道专利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企业) 53116 | 代理人: | 姜开侠;朱智华 |
地址: | 650091 云南省昆***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地下 水样 采集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水分析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结构简单,使用简便的地下水样定深采集装置。
背景技术
地下水位,尤其在河道、湖泊、水库等水体周边区域地下水位,通常会随季节变化发生较明显的变化。地下水位在季节性升降过程中,土壤中包含的养分(氮、磷、有机质)会渗入地下水中形成污染。分层采集地下水样进行定量分析是监测地下水污染状况及动态变化的重要手段。采集地下水样通常有两种方式,一是利用民用水井取样,二是人工打井采样。
利用民用水井直接采样最大的好处是便捷,不足之处也是显而易见的。井位不一定能严格满足工作需要。此外,从民用水井中采样也无法实现分层采集地下水样的目的。现有技术打采样井,开挖面比较大,以方便采用工程措施稳固井壁。人工采样井虽然可在所需深度的井壁上开孔,以实现分层采集地下水之目的,但现有技术人工采样井工程费用较高。开发一种高效定深采集水样的技术是非常必要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廉,使用简便,能够准确分层采集的地下水样定深采集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包括井筒、井盖,所述的井筒上端设置井盖,所述的井筒下段设置渗滤段。
本实用新型采用整体结构的井筒,不同长度规格的井筒组合使用,满足浅层地下水样分层采集的需要。在各个采样点分别设置3—5个不同深度的采样井,通过各井筒的渗滤段采集不同地下深度的水样,实现准确分层采样。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制作成本低廉,是一种实用便捷的地下水样分层采集装置。
附图说明
附图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及使用状态半剖示意图。
图中:1-井筒,2-渗滤段,3-过滤层,4-井盖,5-水位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但不以任何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加以限制,基于本实用新型教导所作的任何变换,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如附图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井筒1、井盖4,所述的井筒1上端设置井盖4,所述的井筒1下段设置渗滤段2。
所述的渗滤段2设置四周均布渗水孔。
所述的渗水孔直径为3-5mm,孔间距8-15mm。
所述的井筒1直径180-220mm,长度为450-1750mm。
所述的渗滤段2长度为50-300mm,渗水孔连续分布且至井筒1底部。以便调整采样精度,适时反映地下水位变化。
所述的渗滤段2包裹过滤层3,所述的过滤层3为玻璃纱布,外用密封胶布紧固。
作为实施例,井筒长度分别为450mm,750mm,1050mm,1350mm,1750mm。所述的渗滤段2长度分别为100mm,150mm,200mm,250mm。
所述的井筒1可以用PVC管材或钢管制作。井筒直径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在100-300mm范围内调整。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工作过程:
本实用新型设计有不同深度规格的井筒1,每个规格的井筒1采集固定深度的地下水样,多个井筒1互相配合,实现分层采集各个深度地下水样的目的。设置采样井位时应避免互相干扰。采样井开挖回填过程扰动太大,会干扰土壤分层顺序,导致地下水样不能准确反映分层水质,所以井间距不宜太小。但也不宜太大,土地利用方式、土壤类型发生变化也会影响测定结果的可靠性。
采集水样时,选择地势平坦、土壤类型一致,土地利用类型一致,能满足要求的地点作为采样工作区,均匀设定5个采样点,可平行排列或梅花形排列,分别开挖深度为300mm,600mm,900mm,1200mm,1500mm的采样井,采样井间距1-2m。依次将采集装置植入井筒1,井筒1上段露出地面以上10cm-30cm,以防止地表径流水混入井筒1内,污染水样。加装井盖4后,复埋井筒1周围土壤。静置15天左右,待地下水量有所积蓄,水质恢复稳定后再开始采样,即可采集到不同深度的地下水样。
本实用新型的特点:
1、结构简单,使用简便,制作成本低廉;
2、适用于不同土壤类型及地下水位线0-1.5m的浅层地下水样采集;
3、采样管定位开孔,收集确定深度地下水;多管配合,分段采集地下水。解决了传统打采样井的办法开挖面比较大,无法分段采集水样的弱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云南大学,未经云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9706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型材拉伸夹具及卧式型材拉伸试验机
- 下一篇:一种汽车多系统维护检测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