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动脉内膜损伤球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120198486.6 | 申请日: | 2011-06-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61431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3-14 |
发明(设计)人: | 马贤德;关洪全;陈殿学;孙宏伟;任平;王守岩 | 申请(专利权)人: | 辽宁中医药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D1/00 | 分类号: | A61D1/00 |
代理公司: | 沈阳利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21209 | 代理人: | 王东煜 |
地址: | 110032 辽宁省沈阳市***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动脉 内膜 损伤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动脉内膜损伤装置,特别涉及动脉内膜损伤球囊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日益提高,所以,医学工作者们把焦点更多的集中到心脑血管疾病上来。近几年,进行心脑血管研究的人越来越多,层次也越来越深。此类研究以动物实验方式进行研究的较多,因此,动脉内膜损伤的动物模型应用越来越广泛。
基础医学实验室经常复制一些动物模型,以便针对某些疾病进行实验研究。心血管疾病动物模型的复制过程中,尤其是血管疾病的研究,例如动脉粥样硬化,常常会涉及到大血管内膜的损伤。对血管内膜造成人为损伤,我们一般都通过手术的方式。以往文献报道,方法不尽相同,用球囊反复牵拉方法造成损伤的比较多,但此方法有几个缺点,至关重要的就是不能够保证模型复制的均一性,或者说是损伤程度轻重不一。球囊自然状态时是松弛的,通入气体后,球囊隆起,直径增大,使球囊壁紧贴于血管壁,反复牵拉球囊,球囊对动脉内膜必然造成损伤,但我们每次注入气体的量多少不一,从而导致球囊隆起程度或球囊直径大小不一,因此,每次实验,对动脉内膜的损伤程度是不一样的。
为了解决此问题,我们对此进行过精心研究与思考,并且研制出动脉内膜损伤球囊装置:如果能够对球囊内气压进行控制,使球囊内气压一定,那么球囊隆起程度也是一定的,直径也就相同了,对血管内膜损伤程度也就一样了。因此,我们想到了压力表,通过压力表来测定球囊内的压力,这样球囊内气体压力就一目了然了。
本装置能够对动脉内膜造成程度均一的损伤,并且应用起来方便,使手术更加规范化。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动脉内膜损伤球囊装置,本装置使用注气针管向球囊注入气体,通过压力表的示数控制气压,从而得到直径相同的球囊。
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动脉内膜损伤球囊装置,包括注气针管、三通阀、导管、压力表和球囊。
其技术要点在于:
注气针管包括针管本体、活塞和推杆。活塞和推杆的一端固定联接,活塞装设在针管本体内。推杆的另一端位于针管本体的入口外。
针管本体的出口与三通阀的入口固定联接,三通阀的第一出口与压力表的接头联接。
三通阀的第二出口与导管的一端联接,导管的另一端与球囊入口联接。
三通阀的阀柄控制三通阀的通断。
其使用方法为:
打开三通阀,推动推杆,使用注气针管向球囊内注入气体,待到压力表的示数达到额定值时,关闭三通阀,此时球囊的大小即为试验所需的大小。
其优点在于:
随着人们科研水平的提高,对于试验装置的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本设计就是注意到了模型重复性和均一性的特点,运用此球囊能够更好的控制模型的均一性和可重复性。
本装置使用压力表测定球囊内的气压,压力准确,使用三通阀,解决了联接球囊、注气针管和压力表的问题。所以,动脉内膜损伤球囊的应用市场是十分广泛的。
由此分析,本动脉内膜损伤球囊装置一旦推广,必定会受到广大科研工作者的青睐并且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更重要的是能够为科研工作者提供更精准的动物模型,必将推进科研水平的进步。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动脉内膜损伤球囊装置,包括注气针管、三通阀1、导管2、压力表3和球囊4。
注气针管包括针管本体5、活塞6和推杆7。活塞6和推杆7的一端固定联接,活塞6装设在针管本体5内。推杆7的另一端位于针管本体5的入口外。
针管本体5的出口与三通阀1的入口8固定联接,三通阀1的第一出口9与压力表3的接头联接。
三通阀1的第二出口10与导管2的一端联接,导管2的另一端与球囊4入口联接。
三通阀1的阀柄11控制三通阀1的通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辽宁中医药大学,未经辽宁中医药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9848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160kW沼气发电机组
- 下一篇:一种生物声光效应试验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