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柴油机液压起动储能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120198839.2 | 申请日: | 2011-06-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00365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1-04 |
发明(设计)人: | 冯学东;凌有临;冯拥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F02N7/00 | 分类号: | F02N7/00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楼高潮 |
地址: | 212003***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柴油机 液压 起动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柴油机起动装置,特别涉及一种柴油机工作时可自动进行液压储能的装置,属于柴油机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柴油机液压起动的最大优点是:起动速度快,工作可靠,尤其是在起动过程中不会产生火花,因此适合应用于石油平台、油轮等具有爆炸性气体环境下的柴油机起动。特别是救生艇的柴油机起动完成后,需要马上给蓄能器储能,以防止救生艇在行驶过程中,如遇到强风浪倾覆,柴油机倒置停车,这时采用蓄能器储存的液压能再次起动救生艇的柴油机,使救生艇能恢复正常行驶。
专利号为ZL 200620078180.6的实用新型专利《柴油机液压起动装置》公开了一种采用手动液压泵输送压力油至蓄能器储能,以备柴油机再次起动的装置。但是,救生艇一般是在高危海况下工作,在行驶过程中采用人力驱动手动泵向蓄能器输送压力油储能,不仅劳动强度大,蓄能器储能的时间长,而且救生艇空间较小,在行进过程中内部较颠簸,尤其是在满员的状态下,给手动泵的操作带来较大的安全风险。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柴油机液压起动的储能装置,利用柴油机工作时的动力驱动机动泵工作,自动给蓄能器储能,在柴油机再次起动时,可利用蓄能器内已储存的高压油驱动液压马达再次起动柴油机。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柴油机液压起动储能装置,包括手动泵起动系统、与手动泵起动系统并联的机动泵起动系统,所述手动泵起动系统的手动泵输入端通过滤油器与油箱相连,手动泵输出端顺次通过第一单向阀、蓄能器截止阀进油端与蓄能器相连,并通过高压球阀与液压马达输入端相连,液压马达输出端通油箱。所述机动泵起动系统包括机动泵、卸荷阀、第二单向阀,机动泵输出端顺次通过卸荷阀、蓄能器截止阀输入端与蓄能器相连,机动泵输出端还顺次通过第二单向阀、蓄能器截止阀输入端与蓄能器相连,卸荷阀远程控制口通过蓄能器截止阀输入端与蓄能器相连,蓄能器截止阀输出端通油箱。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措施来进一步实现。
前述的柴油机液压起动储能装置,其中所述机动泵固定在机动泵安装盖上,所述机动泵安装盖通过柴油机齿轮室盖与柴油机齿轮室一端固定连接,机动泵输出轴通过弹性联轴器与凸轮轴齿轮连接。所述弹性联轴器为滑块联轴器,所述滑块联轴器的后半联轴器通过端面法兰与凸轮轴齿轮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结构紧凑,操控简单,噪音低,可靠性高。本实用新型将现有救生艇的柴油机采用手动泵向蓄能器输送压力油的储能装置,发展到机动泵自动向蓄能器输送压力油的液压起动储能装置,降低了向蓄能器输送压力油的劳动强度,提高了液压起动储能装置的工作效率,为救生艇的柴油机液压起动进而为救生艇使用的安全性提供了可靠保证。本实用新型同时保留了使用人力操作手动泵向蓄能器输送压力油储能的方式,确保应急状态下使用。
本实用新型的机动泵蓄能时,其输出端输出的压力油顺次通过第二单向阀、蓄能器截止阀输入端进入蓄能器;机动泵卸荷时,其输出端输出的压力油顺次通过卸荷阀、蓄能器截止阀输出端回到油箱,从而减少柴油机功率损失和液压油的发热量。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点,将通过下面优选实施例的非限制性说明进行图示和解释,这些实施例,是参照附图仅作为例子给出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液压系统图;
图2是救生艇的柴油机左视图;
图3是图2的B-B放大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手动泵起动系统1,与手动泵起动系统1并联的机动泵起动系统2,手动泵起动系统1包括滤油器11、手动泵12、油箱13、第一单向阀14、蓄能器截止阀15、高压球阀16、液压马达17、蓄能器18,手动泵12输入端通过滤油器11与油箱13相连,手动泵12输出端顺次通过第一单向阀14、蓄能器截止阀输入端151与蓄能器18相连,并通过高压球阀16与液压马达17输入端相连,液压马达17输出端通油箱1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科技大学,未经江苏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9883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