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激光沉降挠度监测仪有效
申请号: | 201120199378.0 | 申请日: | 2011-06-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58840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3-07 |
发明(设计)人: | 张建仁;刘克明;彭晖;杨金喜;曹龙;刘开新;周广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沙理工大学;长沙金码高科技实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B11/16 | 分类号: | G01B11/16;G01C5/00 |
代理公司: | 湖南兆弘专利事务所 43008 | 代理人: | 赵洪;周长清 |
地址: | 410114 湖南省***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激光 沉降 挠度 监测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主要涉及到结构工程的检测设备领域,特指一种沉降挠度监测设备。
背景技术
大型结构,例如如桥梁、大坝、建筑等,它的沉降变形是关系到该结构是否能长期安全运行的重要指标。为了保证该类结构的长期安全运行,避免意外事故的发生,往往需要对该类结构的沉降变形做长期的自动监测。
现有技术中,连通液位式沉降挠度检测系统是目前比较广泛使用的沉降挠度监测方法,但该方法需要一根水管将所有测点串联起来,因而现场安装十分不便;而且由于液体的不断挥发,需要定期补充液体。此外,由于液体的平衡是十分慢的,因而对车辆等引起的沉降变形反应不过来,因而测量精度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紧凑、成本低廉、安装调试简便、工作稳定可靠的激光沉降挠度监测仪。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激光沉降挠度监测仪,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组以上的相互配合的发射单元和接收单元,所述发射单元为用来对接收单元发射激光束的激光器,所述接收单元包括线阵CCD图像采集单元、分析与处理系统以及电源,所述线阵CCD图像采集单元采集激光束并转换为电信号传送给分析与处理系统,所述分析与处理系统对电信号进行处理后判断沉降变形。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
所述分析与处理系统包括驱动控制电路、A/D转换器、单片机芯片、RS485总线接口和无线收发模块,所述单片机芯片通过RS485总线接口、无线收发模块与上位机相连,所述单片机芯片通过驱动控制电路、A/D转换器与线阵CCD图像采集单元相连。
所述电源为太阳能电池。
所述接收单元还包括布置于线阵CCD图像采集单元与激光器之间的遮光器和滤光器。
所述发射单元和接收单元分别安装于两个支架上,所述两个支架相对设置于相邻测点处。
所述支架上设有用来调节发射单元位置的激光角度调节旋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本实用新型的激光沉降挠度监测仪,结构简单紧凑、成本低廉,通过用激光取代连通管,工作稳定性相当高,适于长期监测,且避免了复杂液体管路的布置和调试,使现场安装、调试更为方便;
2、本实用新型中采用高精度的线阵CCD图像传感器,无零点漂移,长期稳定可靠,测量精度高;
3、本实用新型中采用太阳能电池供电,无需外接电池或交流电,工作性能好、使用时间长;
4、本实用新型中采用无线传输手段,布置十分方便、适合远距离无线数据传输,无需外接信号传输导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在应用时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框架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接收单元的框架结构示意图;
图4是具体实施例中接收单元的电路原理示意图。
图例说明:
1、激光器;2、遮光器;3、滤光器;4、线阵CCD图像采集单元;5、驱动控制电路;6、A/D转换器;7、单片机芯片;8、RS485总线接口;9、无线收发模块;10、太阳能电池;11、支架、12、测点;13、激光束;14、激光角度调节旋钮;15、发射单元;16、接收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沙理工大学;长沙金码高科技实业有限公司,未经长沙理工大学;长沙金码高科技实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9937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夹紧装置
- 下一篇:一种阀体通用加工夹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