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气体吸附单元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120200421.0 | 申请日: | 2011-06-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55133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3-07 |
发明(设计)人: | 川田和之;池野友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洋纺织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01D53/04 | 分类号: | B01D53/04 |
代理公司: | 上海市华诚律师事务所 31210 | 代理人: | 梅高强 |
地址: | 日本国大阪府大***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气体 吸附 单元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气体吸附单元装置,该装置使用将活性炭纤维片卷绕成筒状的气体吸附用单元。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用于回收气流中所含有的各种有机溶剂、去除有毒气体和恶臭物质等的气体吸附用单元,采用活性炭纤维片的方案已为公众所知(例如,参考专利文献1)。
如图7的主视图所示,这种气体吸附用单元通过多根支撑杆52将具有中心孔的有孔法兰50和无孔法兰51的中心侧连结成筒状,并且通过这些支撑杆52构成卷芯53。
将活性炭纤维片54a在该卷芯53上绕垂直轴卷绕成旋涡状,从而形成筒状的气体吸附用单元54。气体吸附用单元54的外周面被金属丝网55覆盖,使得气体吸附用单元54不会变形。
在具有上述结构的气体吸附用单元54中,使例如含有有机溶剂等吸附成分的气流从气体吸附用单元54的外侧向卷芯53的中心孔H(参考图8)通过,从而进行吸附。
此外,还已知有构成为同样使用活性炭纤维片并适于吸附液体的吸附单元。在这种吸附单元中,为了不使活性炭纤维片卷绕层由于水分的渗透而从卷芯滑落,将从卷芯突出设置的尖头状突起从卷绕层的内侧刺入,并且还从卷绕层的外侧刺入杆状支撑板所具有的尖头状突起,由此固定卷绕层(例如,参考专利文献2)。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实公昭56-21460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8-10506号公报
然而,上述现有的气体吸附用单元54存在如下的问题:由于将活性炭纤维片54a卷绕成多层,因此气体吸附用单元54容易由于自重而下沉,如果在气体吸附用单元54的上部与有孔法兰50之间产生泄漏,则吸附效率就会降低。
另外,在解吸时从有孔法兰50的上方的管嘴56向卷芯53的中心导入加热蒸汽的情况下,当该加热蒸汽所含有的水分渗透到活性炭纤维片54a中时,气体吸附用单元54的自重会进一步增加而容易下沉,这也是导致泄漏的原因。
另外,在上述液体吸附用的吸附单元中,如上所述实施了水分渗透时防止卷绕层错位的对策。然而,由于为了使从卷芯突出设置的尖头状突起与杆状支撑板所具有的尖头状突起互不干涉,而将两者在圆周方向上错开配置,因此从内侧刺入有尖头状突起的卷绕层的外周侧没有固定装置,并且从外侧刺入有尖头状突起的卷绕层的内周侧也不具有固定装置,因此,不能说一定能够可靠地保持卷绕层的形状。
实用新型内容
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考虑到上述那样现有的气体吸附用单元的问题而做成,提供一种气体吸附单元装置,其能够保持经卷绕层叠的活性炭纤维片的形状,并防止被处理气体发生泄漏,能够获得稳定的吸附性能。
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本实用新型包括:在气体吸附用单元上具有单元形状保持部件的气体吸附单元装置(第一形态)、以及重叠多段气体吸附用单元并具有单元形状保持部件的多段式气体吸附单元装置(第二形态)。
第一形态的气体吸附单元装置,具有:
气体吸附用单元,该气体吸附用单元在连接第一法兰与第二法兰的筒筐形的卷芯上,卷绕层叠有活性炭纤维片;
外金属丝网,该外金属丝网覆盖于上述活性炭纤维片的外周面;以及
单元形状保持部件,该单元形状保持部件具有第一销,该第一销从上述外金属丝网的外侧刺入到上述卷芯的内部,
上述卷芯上的上述第一法兰和上述第二法兰通过在圆周上排列的多个杆连接,在上述卷芯的外周面上设有将上述第一销的顶端卡止的卡止体。
第二形态的多段式气体吸附单元装置,具有:
多个气体吸附用单元,该气体吸附用单元在连接第一法兰与第二法兰的筒筐形的卷芯上,卷绕层叠有活性炭纤维片;
中间板,该中间板设置在一个上述气体吸附用单元与另一个上述气体吸附用单元之间:
外金属丝网,该外金属丝网覆盖于上述活性炭纤维片的外周面;以及
单元形状保持部件,该单元形状保持部件具有第一销,该第一销从上述外金属丝网的外侧刺入到上述卷芯的内部,
上述卷芯上的上述第一法兰和上述第二法兰通过在圆周上排列的多个杆连接,在上述卷芯的外周面上设有将上述第一销的顶端卡止的卡止体。
根据本实用新型,从外金属丝网的外侧刺入活性炭纤维片的单元形状保持部件的销贯穿层叠的活性炭纤维片,销的顶端卡止于筒筐形的卷芯。由此,能够将层叠的活性炭纤维片以一体化的状态保持在内金属丝网与外金属丝网之间。
实用新型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洋纺织株式会社,未经东洋纺织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20042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