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车用智能总线控制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120201558.8 | 申请日: | 2011-06-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93389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2-28 |
发明(设计)人: | 李建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汉纳森汽车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5B19/418 | 分类号: | G05B19/418 |
代理公司: | 福建炼海律师事务所 35215 | 代理人: | 许育辉;孙文杰 |
地址: | 361009 福建省厦***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智能 总线 控制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客车或重型卡车电器控制系统领域,尤其指将发动机、底盘控制、车身及信息娱乐和安全系统完美结合在一起的车用智能总线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工业和电子系统的发展,应用于车上的电器越来越多,控制也越来越复杂,采用传统的控制方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汽车发展的需求。目前客车或重卡上的电器控制系统一般分以下三类:第一类,完全采用传统的控制方式,传统仪表加外接传感器、传统线束,采用继电器和保险丝控制,线束十分复杂,可靠性低,维修困难;第二类,采用仪表总线方式,仪表和发动机ECU之间采用CAN总线通讯,发动机的状态和数据可直接通过CAN总线传送到仪表,由仪表直接指示状态,稳定性和可靠性有一定提高,可满足欧四以上标准,但其他部分仍采用传统方式控制,布线复杂,线束凌乱;第三类,全车CAN总线方式,仪表、车身和发动机ECU之间采用CAN总线进行通讯,使部分资源共享,大大简化线束,可靠性大大提高,同时增加了部分诊断功能,使安全可靠性也大幅度提高,但仍然有部分还是采用传统线束,如记录仪、缓速器和DVR(硬盘录像机)都需要车速信号,仍采用硬连接的方式,线束还是复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车用智能总线控制系统,实现了大量的系统集成,减少了ECU单元数量,整合了安全及娱乐信息处理系统,增加了大量的智能化功能。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车用智能总线控制系统,包括底盘动力系统、车身控制系统、安全及娱乐信息处理系统和多功能主机,三个系统之间采用CAN总线互联,并通过多功能主机进行信息交换。
进一步的,安全及娱乐信息处理系统包括TMPS(胎压监测系统)、空调控制器模块、收音机/音视频播放模块、视频监控记录及远程传输模块,各模块之间通过CAN总线相连。
进一步的,多功能主机内部集成DVR(硬盘录像机),DVR与智能运营管理系统通过3G或GPRS通信。
进一步的,车身控制系统包括智能雨刮控制器、智能灯光控制器、安全车门控制模块、缓速器控制模块、各类语音及声光报警模块和应急备用模块。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整车的控制系统采用分布式结构,采用CAN总线互联,最大程度地减少线束,共享资源;由于系统采用高度集成化,使系统成本大大降低;系统采用了许多安全措施,使可靠性大大提高;系统增加了全车诊断功能,使维护变得非常简单;多功能主机各种参数设置和人性化操作功能使整车的智能化程度大幅提升。通讯协议采用国际通用的通讯协议SAE-J1939。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车用智能总线控制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车身控制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底盘动力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安全及娱乐信息处理系统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所示,将车用电器系统分为3大网络系统:(1)底盘动力系统:主要包括发动机控制系统、AMT(自动变速箱)、ABS/ASR(防抱死制动系统/驱动防滑系统)、ECAS(电控空气悬架系统)等,可将底盘动力网络上的各种状态信息实时传送到仪表和信息显示终端(多功能主机),以便于驾驶员实时掌握发动机及动力系统的状态,保证行车安全;(2)车身控制系统:主要包括CAN总线仪表,驱动模块、配电模块、电源管理模块,可控制车身用电设备,直接集成缓速器控制、智能雨刮控制器、空调控制器和安全车门控制模块,并提供启动保护、智能灯光、智能雨刮功能、各类语音及声光报警模块、油耗管理和续航里程实时显示与提醒,车身状态信息可直接显示在多功能主机上,同时驾驶员可通过多功能主机进行各种参数设置(如,雨刮和灯光的自动与手动,雨刮间歇时间等);(3)安全及娱乐信息处理系统:主要包括包括TMPS、空调控制器模块、收音机/音视频播放模块、视频监控记录及远程传输模块,该系统通过CAN总线和多功能主机通讯(视频监控记录及远程传输功能可外接也可集成在多功能主机内部),可通过多功能主机直接进行空调参数设置及播放娱乐节目,同时可实时视频监测车内外的状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汉纳森汽车电子有限公司,未经厦门汉纳森汽车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20155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动车转向架立体仓库控制系统
- 下一篇:气动焊接工装新型防错控制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