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与水稻分株带土旱育秧盘相配套的水稻插秧机有效
申请号: | 201120201685.8 | 申请日: | 2011-06-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72653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3-28 |
发明(设计)人: | 朱晓景;程立业 | 申请(专利权)人: | 朱晓景 |
主分类号: | A01G9/10 | 分类号: | A01G9/10;A01C11/02 |
代理公司: | 安徽省合肥新安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4101 | 代理人: | 何梅生;王伟 |
地址: | 231600 安徽省合肥市肥***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稻 分株带土旱 育秧 相配 水稻插秧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农业机械设备,具体地说是一种与水稻分株带土旱育秧盘相配套的水稻插秧机。
背景技术
水稻是世界上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大约有三分之一以上人口以稻米为食用主粮,同时它也是稻作区农民的经济支柱。我国有很多省份以水稻生产为主业,它不但事关国计民生,同时直接影响农业发展,农村稳定和农民效益。目前国内外的水稻生产以选育、推广优良新品种和适用的新技术及水稻传统生产、机械作业等多元素的生产方法。因此高产、优质水稻规模生产受到很多制约因素,影响水稻单产提高和农民的经济效益。
水稻育秧方法有很多,如湿润育秧、温室育秧、旱育秧等,其中旱育秧优势较多,移栽产量高:水稻的产量与其生育期长短成正相关,根据水稻的生物学特征特性,水稻育苗移栽产量高。水稻育秧既延长栽秧大田在地生长作物与秧苗共生期,又可提高稻作区水、土、光等自然资源利用率。水稻旱育秧是在水稻传统育秧基础上研究成功,且大面积推广的育秧新方法。采用温室大棚旱育秧与传统的水稻育秧比:它具有省水、省工、省地、省肥、省种、秧苗壮,秧龄弹性大,移栽产量高等优势;水稻的产量是单株谷物重量和群体构成的。水稻分株带土(专配育秧土)育秧,使每株秧苗生长在同样的条件下,秧苗健壮、生长平衡,移栽到大田返青快、分蘖早、个体生长均匀,群体容易控制,有利于提高水稻产量。水稻秧苗分株带土育秧方法根据传统育秧和采用新装置相结合研制的育秧新方法。但现有与水稻旱秧育苗相配套的插秧机只能栽短秧龄小苗(秧龄10-20天,叶龄2-4.5叶),不能栽插适龄秧苗,对优良水稻品种推广应用受制约等难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申请人于2009年10月23日申请了名称为一种水稻秧苗分株带土旱育秧盘及配套使用的插秧器专利,其专利号为200920180091.6,公开文本中,关于插秧器技术方案中的载秧板结构设置,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因对秧苗有效分株及落秧过程存在一定困难,导致该方案实施起来较困难,因此需对其结构需做进一步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避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之处,提供具体地说是一种与水稻分株带土旱育秧盘相配套的水稻插秧机,以解决目前水稻旱秧育苗中适龄秧苗移栽过程中分株困难,无法进入落秧通道等移栽难题,减轻农民水稻生产劳动强度,提高水稻产量和农民从事水稻生 产的经济效益。
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采用如下方案:
一种与水稻分株带土旱育秧盘相配套的水稻插秧机,其结构特点在于:具有
一载秧板,用于摆放从育秧盘上取下的带起秧膜的旱秧苗;
一水稻秧苗送秧平台,所述送秧平台上设置秧苗第一传送带和间隔设置在秧苗第一传送带后方的秧苗第二传送带;所述秧苗第一传送带和秧苗第二传送带之间设置有秧苗分株带土切割刀,所述分株带土切割刀刀面水平、刀刃朝向第一传送带设置且高度可调,在所述分株带土切割刀的下方设置使分株带土切割刀沿传送带横向前后摆动的动力机构,所述分株带土切割刀用于平着起秧膜上表面对秧苗根部进行切割,使分株带土秧苗从起秧膜上分为一个个单株带土秧苗;在所述秧苗第一传送带后方,分株带土切割刀和第二传动带上方设置由多个秧苗运行方位控制条构成的扇形排布通道,所述每个通道的通道出口连向一一对应的存秧板上的各个位置;
本实用新型结构特点还在于,所述秧苗第一传送带上均匀分布有稳定起秧膜上秧苗的圆孔。
与已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体现在:
1、本实用新型是根据动力学原理和水稻栽培技术要求,旱秧苗移栽时通过起秧膜、载秧盘、秧苗分格条的结构设置使秧苗移栽时能分株带土,秧苗通过送秧机构的传送带及分株带土切割刀被单独的传送带传送到各个落秧通道中,进而秧苗无损伤有序移栽到大田,实现水稻机械插秧之目的。
2、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零部件不易损坏,它既可栽插水稻短秧龄小苗,又能栽插适龄大苗。运用新型水稻插秧机可使水稻产区农民扩大对高产、优质、生育期适合本地生长的水稻品种的选择,解决目前生产上使用的水稻插秧机只能栽短秧龄小苗。(秧龄10-20天,叶龄2-4.5叶),不能栽插适龄秧苗,对优良水稻品种推广应用受制约等难题。
3、本实用新型降低水稻种植区农民生产水稻的劳动强度,实现水稻插秧机械,加速优质品种规模化,提高农民种植水稻的产量和效益。
4、本实用新型水稻插秧机投入生产后,可提高稻作区水稻复种指数,增加粮食总产,提高农业整体效益,为国家粮食安全生产提供保障。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朱晓景,未经朱晓景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20168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汽车大梁压力机液压保护系统
- 下一篇:一种组合式多层果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