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改良型纱筒组有效
申请号: | 201120204818.7 | 申请日: | 2011-06-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2226993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23 |
发明(设计)人: | 萧惠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萧惠玲 |
主分类号: | D01H7/86 | 分类号: | D01H7/86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澳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252 | 代理人: | 马铁良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改良 型纱筒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改良型纱筒组。
背景技术
纱线是一种很长的纤维,用于纺织、缝纫、编织、制绳等。纱线可以从多种天然或合成纤维制成,比如羊毛、棉、丝绸、竹、麻、大豆,骆驼、狐、兔等动物的毛,以及各种人造纤维。
其中,合捻线的应用,将纱线的捻度及变化增加,但是以目前制造合捻布料的手段来说,一般在制造时,其纱线必须要经过合捻纺织机械的合捻制程制造,如图1所示,为传统合捻纱筒组的立体实施示意图,必须要透过一主纱筒(100)及至少一副纱筒(200)的配合,将主纱线(A)和副纱线(B),合捻为传统合捻纱线(C),才能成为合捻布料。
而合捻制程中,为了达到合捻的效果,需要增加多道的「并纱制程」、「加捻制程」、「倒筒制程」,所以免不了的是,成本上的增加,特别是对于捻度要求不高的合捻布料而言,此成本显得非常不必要。
有鉴于此,如何在不使用合捻纺织机械的状态下,将合捻制程精简化,提供一低成本的合捻手段,降低合捻成本,间接的提升合捻布料之竞争力,便成为本实用新型欲改进的目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标在于提供一种能缩短制程、节省合捻布料成本的改良型纱筒组。
为解决前述问题及达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本实用新型共有两种实施型态:
第一种实施型态:
其技术手段是这样实现的,为一种改良型纱筒组,其包括:
一支撑纱架(1);
一设于该支撑纱架(1)一端,中央轴设有一纱线通道(21)的第一纱筒(2);
一设于该第一纱筒(2)底侧端的纱筒组(3)所组成;
所述纱筒组(3)是由一第二纱筒(4)所组成;
该第二纱筒(4)外绕设有一股能穿过该纱线通道(21)后同轴输出的第二纱线(20),而该第一纱筒(2)外亦绕设有一股能与该第二纱线(20)同步输出的第一纱线(10),且该股第一纱线(10)能于出纱时,缠绕于该第二纱线(20)外,直接合捻为一合捻纱线(30)。
根据上述的改良型纱筒组,所述第二纱筒(4)与第一纱筒(2)轴心间的角度(D),其角度值范围是为0度至180度之间。
第二种实施型态:
其技术手段是这样实现的,为一种改良型纱筒组,其包括:
一支撑纱架(1);
一设于该支撑纱架(1)一端,中央轴设有一纱线通道(21)的第一纱筒(2);
一设于该第一纱筒(2)底侧端的纱筒组(3)所组成;
所述纱筒组(3)是由一设于该第一纱筒(2)底侧端的第二纱筒(4)、及至少一平行于该第二纱筒(4)而设置的第三纱筒(6)所组成;
该各第二、第三纱筒(4、6)外,皆绕设有一股能穿过该纱线信道(21)后同轴平行输出的第二纱线(20),而该第一纱筒(2)外亦绕设有一股能与该第二纱线(20)同步输出的第一纱线(10),且该股第一纱线(10)能于出纱时,缠绕于该第二纱线(20)外,直接合捻为一合捻纱线(30)。
根据上述的改良型纱筒组,所述第二、第三纱筒(4、6)与第一纱筒(2)轴心间的角度(D),其角度值范围是为0度至180度之间。
根据上述两种实施型态的改良型纱筒组,所述第一纱筒(2)的顶端,更卡设有一能不阻碍第一纱线(10)之输出、且能改变第一纱线(10)缠绕第二纱线(20)之捻度(T)、呈中空状的纱管盖(5);
而前述纱管盖(5),其外侧壁顶端处,更排列设有两间隔排列设置的凸缘(51);
另前述凸缘(51)之间,更设有一能于凸缘(51)间偏移滑动,并能供引导该第一纱线(10)定径旋转用的弹性线圈(52)。
根据上述两种实施型态的改良型纱筒组,所述纱管盖(5),其顶端外径(X1)大小是为8mm~100mm,而底端外径(X2)大小是为5mm~80mm。
本实用新型可获以下几点优点:
1.本实用新型中,透过第一纱筒(2)与纱筒组(3)的配合应用,能提供一在纱架上直接合捻的合捻手段,虽然整体的捻度,略低于传统的合捻手段,但是对于捻度需求不高的合捻纱而言,本实用新型所最后提供的合捻纱线(30),却已经能符合其需求,况且相较于传统的作法,不但能省下机具的成本,更能减少人力与工时,因此整体的成本能降低,在不影响质量的前提下,让产品更低廉,更有竞争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萧惠玲,未经萧惠玲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20481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全方位保护功能电子镇流器
- 下一篇:一种液晶显示器及其背光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