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组合式淋浴废热水余热回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120205567.4 | 申请日: | 2011-06-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95721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4-18 |
发明(设计)人: | 王伟根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伟根 |
主分类号: | F28D3/00 | 分类号: | F28D3/00;F28F9/22;F28F21/08;E04F15/02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4 | 代理人: | 柏尚春 |
地址: | 210000 江苏省南京***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组合式 淋浴 热水 余热 回收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余热回收装置,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回收淋浴废热水余热的组合式回收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使用淋浴洗澡是广大居民广泛采用的洗浴方式之一,在洗浴时,热水从喷头喷出后落到地下,即形成洗浴废水,排入废水管道,然后进行集中处理。在这个过程中,造成了大量的热量浪费。如何有效的回收和利用洗浴废水中的热量,是摆在人们面前的一个难题。在中国专利申请99203188.5中,公开了一种垫板式废热水余热回收器,使用了盘管加套管式换热器对废热水的热量进行回收,在一定程度上回收了部分热量,但是选用螺旋盘管式设计换热器,换热效率较低,难以满足冬季环境温度较低的洗浴环境。在中国专利申请01249608.1中,公开了一种薄板换热器,由层压通道构成的,在壳体内的中间有一层由盘管状槽板和平薄板焊制形成的盘管状冷水通道,在冷水通道的上、下两面各有一层由盘管状槽板构成的热水通道,这种设计则过于复杂,加工难度大,成本高,换热面积小。在中国专利申请03263228.2中,公开了一种可带电加热的余热回收装置,属螺旋盘管换热器的变形。在中国专利申请专利200710077926.0中,公开了一种新型板式螺旋换热器,由整块金属片冲压形成,实现逆流换热。在这些换热器中,它们存在的主要共同缺点包括:1、均采用整体化设计,难于满足家庭浴室个性化的需求,限制了其通用性。2、废热水在换热过程中均设计了废水通道,在废水通道内必然存在污染物的沉积,不易清洗,影响换热效率。3、产品的加工难度较大,生产成本高。
实用新型内容
发明目的: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组合式淋浴废热水余热回收装置,以实现在有效地回收淋浴废热水余热的同时,可以任意组合该装置的各模组,增强其通用性。
技术方案: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组合式淋浴废热水余热回收装置,至少包括1个可任意组合的“地砖形”表面换热模块,所述的表面换热模块为由上下两块板组合而成的带有换热面板和换热腔的壳体,在壳体的四个侧面上均设有进/出水口,在换热腔内设有由若干导流板围挡形成的换热冷水通路。
所述的上下两块板中的上面板为换热面板,下面板为具有保温功能的支撑板。
所述的换热面板为由金属基板材制成的导热板。
所述的余热回收装置由2块及2块以上的“地砖形”表面换热模块组合而成,相邻2块表面换热模块通过管柱形连接件连接固定,各表面换热模块连接后形成一个完整的换热清洁水通路。相邻的2个侧面上的进/出水口依据流水需求由管柱形连接件连通或阻断。
本实用新型的组合式淋浴废热水余热回收装置,其最大特点是将余热回收装置做了标准的模块化设计,表面换热模块的长宽尺寸可以依据地砖尺寸标准设计。整个余热回收装置由多块表面换热模块任意组合拼装而成,解决了家庭浴室的个性化需求,同时与周边环境容易协调统一。
表面换热模块的上面板,即换热面板,选用高效导热材料,热水从淋浴喷头喷出后经人体落到换热面板上进行换热,废热水不再需要专用的内部过水通道,不在换热腔内部产生污染物的沉积,在表面产生的沉积物在日常的清洁卫生中可以方便的清除,解决了清洗问题,保障了换热效率的长期稳定。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组合式淋浴废热水余热回收装置,与现有的各种换热器相比,其优点主要包括:1、采用模块化、标准化设计,降低了换热器的制造成本,适合于标准化的批量生产;2、换热体为模块化设计,使得换热器组合灵活,满足家庭浴室个性化需求;3、换热面采用高效导热材料,摒弃了废热水专用通道,换热面清洗方便,在使用周期内保证了良好换热效果的一致性;4、可部分替代地砖,降低使用成本;5、换热器组装方便,现场安装简单,通用性强。
附图说明
图1是组合式淋浴废热水余热回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中的箭头表示换热清洁冷水的流向;
图2是表面换热模块的结构与示意图;
图3是下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图中的箭头表示换热清洁冷水的流向。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解释
如图1所示,组合式淋浴废热水余热回收装置可由1块或1块以上“地砖形”表面换热模块通过任意组合后形成。如图2所示,表面换热模块是主要由上面板1和下面板2相互嵌合后形成一个密闭的壳体,在壳体内形成一个换热腔4,在换热腔4内设置数块导流板5,通过导流板5的围挡形成换热冷水通路,在四个侧面上设置有进/出水口6,用于联通整 个余热回收装置的换热水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伟根,未经王伟根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20556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力系统微机保护装置的CPU插件
- 下一篇:非接触控制的检查灯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