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结构改进的楼顶雨水回收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120205829.7 | 申请日: | 2011-06-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17110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1-18 |
发明(设计)人: | 林小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市保源达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3B3/02 | 分类号: | E03B3/02;C02F1/78 |
代理公司: | 东莞市华南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15 | 代理人: | 李玉平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东莞市洪梅镇***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结构 改进 楼顶 雨水 回收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雨水回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结构改进的楼顶雨水回收系统。
背景技术
雨水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可在楼顶收集雨水并为居民楼里的住户所利用,如冲洗厕所或洗衣等,可节约大量的淡水资源。
中国发明专利申请200910099123.4介绍了一种雨水利用装置,主要由集水槽、过滤装置和管道组成,集水槽位于房屋顶部,通过管道与过滤装置连接,过滤装置是安装于室内的圆球状砂滤罐,罐顶设有排气阀,其过滤层可以只有一层,也可以有两层或者三层,可根据需要而定,其上安装有加压泵,经过球滤罐的雨水可以进入室内的冲洗管道作为杂水使用。
现有技术中的雨水若长时间的放置,容易产生发臭、蚊虫滋生等现象,降低了雨水的利用率。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可防止雨水发臭、产生蚊虫等现象的结构改进的楼顶雨水回收系统。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来实现的:一种结构改进的楼顶雨水回收系统,包括雨水收集容器,它还包括臭氧发生器和供电装置,所述臭氧发生器和所述供电装置电连接,所述臭氧发生器位于所述雨水收集容器的上方。
其中,所述供电装置为太阳能板。
所述雨水收集容器设有支架,所述臭氧发生器固定于所述支架。
所述支架固定于所述雨水收集容器上方的侧壁。
所述臭氧发生器的上方设有保护罩。
所述雨水收集容器的底部设有排污阀。
所述雨水收集容器设置有出水口,所述出水口设有过滤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该种结构改进的楼顶雨水回收系统,包括雨水收集容器,它还包括臭氧发生器和供电装置,所述臭氧发生器和所述供电装置电连接,所述臭氧发生器位于所述雨水收集容器的上方。本实用新型采用了臭氧发生器,可有效避免雨水收集容器内的雨水长时间后发臭、产生蚊虫等现象。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1包括:
1——雨水收集容器
2——臭氧发生器
3——供电装置
4——支架
5——保护罩
6——排污阀
7——过滤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方式提及的内容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见图1,一种结构改进的楼顶雨水回收系统,包括雨水收集容器1,它还包括臭氧发生器2和供电装置3,臭氧发生器2和供电装置3电连接,臭氧发生器2位于雨水收集容器1的上方。臭氧发生器2工作时产生的臭氧具有杀菌作用,可有效避免雨水收集容器1内的雨水长时间后发臭、产生蚊虫等现象。
供电装置3为太阳能板,可利用太阳能板进行发电,这样当下雨的时候,雨水收集容器1可以收集雨水;当有太阳时,太阳能板可利用太阳能进行发电以供给臭氧发生器2,充分利用了各种自然资源。
雨水收集容器1设有支架4,臭氧发生器2固定于支架4。支架4固定于雨水收集容器1上方的侧壁,防止支架4长时间浸入雨水中而生锈或腐烂。
臭氧发生器2的上方设有保护罩5,防止臭氧发生器2受到风吹、日晒和雨淋,延长臭氧发生器2的使用寿命。
雨水收集容器1的底部设有排污阀6,由于雨水收集容器1接收的是雨水,而雨水中不可避免的含有一些污泥等杂质,通过排污阀6可将沉积在雨水收集容器1底部的污泥等杂质排出。
雨水收集容器1设置有出水口,出水口设有过滤装置7,过滤装置7可有效过滤大块的泥沙等杂质,过滤装置7可为过滤网,当然也可以为其他种类的过滤装置。
以上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市保源达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市保源达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20582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