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公路遂道光线缓冲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120205993.8 | 申请日: | 2011-06-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48906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2-22 |
发明(设计)人: | 杨尚中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尚中 |
主分类号: | E21D9/14 | 分类号: | E21D9/14 |
代理公司: | 重庆华科专利事务所 50123 | 代理人: | 夏洪 |
地址: | 402677 重庆市***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公路 道光 缓冲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安装在公路遂道口前,用于缓冲光线突变给车辆驾驶者造成视觉障碍的装置。
背景技术
当车辆在白天以较高速度(80公里/小时左右)驶入遂道时,由于遂道口内外光线差异较大,在进入遂道口3~5秒钟的时间段内,驾驶者的视觉会产生障碍,驾驶者眼前会一片漆黑,看不清遂道内的物体,这种情况车辆极易发生追尾等交通事故。为了解决遂道口内外光线突变给车辆驾驶者造成的视觉障碍,专利申请号为200920033562.0的专利技术方案提供了公路遂道出入口多功能视觉缓冲排架系统,该系统虽然能够一定程度地解决上述问题,但是其结构复杂,涉及到电机、LED、太阳能电池、光电传感器等结构件,且安装维护麻烦,系统中若某个部件损坏,将导致整个系统装置瘫痪。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的公路遂道光线缓冲装置,以避免车辆在白天高速进入遂道时,由于遂道口内外光线差异给驾驶者造成的视觉障碍。
本实用新型所述公路遂道光线缓冲装置为呈拱形的棚架体,其长度为60~110m,在棚架体上开设有透光孔。
使用时,将本实用新型所述公路遂道光线缓冲装置安装固定在公路遂道口处,使车辆经该装置进入遂道。
开设有透光孔的棚架体能够使遂道口内外的光线得以强弱过渡。并且,在从较强光线到较弱光线的快速(80公里/小时左右)变化中,人眼视觉的恢复适应时间为3~5秒钟,故将棚架体的长度设计为60~110m,能够给驾驶者以足够的时间来适应光线强弱的变化。
棚架体在长度方向上至少均匀分成两段,各段棚架体上透光孔的总面积从棚架体前段至后段逐渐减小。这样能够使棚架体内的光线从棚架体前端至棚架体后端(遂道口处)由强至弱逐渐变化。
棚架体上安装有磨砂玻璃将透光孔遮盖。这样可使从透光孔射入棚架体内的光线实现漫反射,避免强烈阳光从透光孔射入棚架体内影响驾驶者的视线。
本实用新型所述由于具有该种结构,能够使公路遂道口内外的光线得以缓冲,从而避免车辆在白天高速进入遂道时,由于遂道口内外光线差异给驾驶者造成的视觉障碍。本实用新型构成部件少、结构简单、使用安全可靠。
附图说明
现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公路遂道光线缓冲装置的棚架体的主视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图3为图1的左视图;
图4为图2所示棚架体在安装有磨砂玻璃时的A-A线的剖视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一:
如图1至图4所示,该公路遂道光线缓冲装置为呈拱形的棚架体1,棚架体1长度为60m,棚架体1在长度方向上均匀分成前、中、后三段,在每段棚架体1上均匀开设有透光孔2,棚架体1前段上的透光孔2的总面积大于棚架体1中段上的透光孔2的总面积,棚架体1中段上的透光孔2的总面积大于棚架体1后段上的透光孔2的总面积,从而使各段棚架体1上透光孔2的总面积从棚架体1前段至后段逐渐减小。棚架体1上用螺栓安装有磨砂玻璃3将透光孔2遮盖,在磨砂玻璃3与棚架体1之间设置有密封圈4。
实施方式二:
如图1至图4所示,该公路遂道光线缓冲装置为呈拱形的棚架体1,棚架体1长度为110m,棚架体1在长度方向上均匀分成前、中、后三段,在每段棚架体1上均匀开设有透光孔2,棚架体1前段上的透光孔2的总面积大于棚架体1中段上的透光孔2的总面积,棚架体1中段上的透光孔2的总面积大于棚架体1后段上的透光孔2的总面积,从而使各段棚架体1上透光孔2的总面积从棚架体1前段至后段逐渐减小。棚架体1上用螺栓安装有磨砂玻璃3将透光孔2遮盖,在磨砂玻璃3与棚架体1之间设置有密封圈4。
实施方式三:
如图1至图4所示,该公路遂道光线缓冲装置为呈拱形的棚架体1,棚架体1长度为85m,棚架体1在长度方向上均匀分成前、中、后三段,在每段棚架体1上均匀开设有透光孔2,棚架体1前段上的透光孔2的总面积大于棚架体1中段上的透光孔2的总面积,棚架体1中段上的透光孔2的总面积大于棚架体1后段上的透光孔2的总面积,从而使各段棚架体1上透光孔2的总面积从棚架体1前段至后段逐渐减小。棚架体1上用螺栓安装有磨砂玻璃3将透光孔2遮盖,在磨砂玻璃3与棚架体1之间设置有密封圈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尚中,未经杨尚中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20599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