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反射式音箱有效
申请号: | 201120208257.8 | 申请日: | 2011-06-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2218379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09 |
发明(设计)人: | 郭宗城 | 申请(专利权)人: | 胡淑芳;郭宗城;郑庆凡 |
主分类号: | H04R1/20 | 分类号: | H04R1/20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周长兴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反射 音箱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有关音响装置的音箱,尤其是有关可增强低音效果的反射式音箱。
背景技术
美国公开专利US20050195987揭示一种音响系统,包括一音箱(Enclosure)、一个导音部和至少两个喇叭;两个喇叭结合音箱且成同方向配置,分别产生向前音波及向后音波的喇叭;导音部被安装于音箱内且结合两个喇叭,将喇叭的向后音波导向声音出口,以增强低音效果。
中国台湾专利第M313396号及相对的美国公开专利US20080169150,揭示一种反射式音箱改良结构,包含有一箱体及一喇叭;该箱体包括由第一壳体及第二壳体共同界定成的音室,该音室具有一由第一壳体向内延伸的反射导管,及一由第二壳体向内延伸的音杯,该音杯罩设于反射导管外环侧,且音杯及反射导管具有一定距离;而喇叭是开口向外且容置于箱体内,并用以发出声音。
上述两专利揭示的音箱,皆具有一声音出口,且利用导音结构将喇叭的向后音波导向声音出口,但未能利用喇叭的向后音波的推力进一步增强音箱的音响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反射式音箱,以改良已知的反射式音箱,获得更佳的音响效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反射式音箱,包括:
一箱体,由一第一壳体及一第二壳体组合而成;该第一壳体设有一个第一声音出口;该第二壳体设有至少一个第二声音出口;
一喇叭,结合该第一壳体邻近该第一声音出口;
至少一个导音部;该导音部由一第一导音件及一第二导音件所组成;该第一导音件由一第一底壁及一第一环壁所组成;该第一环壁的一端结合该第一底壁;该第二导音件由一第二底壁及一第二环壁所组成;该第二环壁的一端结合该第二底壁;该第二底壁设有一开口及一连通该第二环壁内部的穿透孔;该第二环壁的直径小于该第一环壁;该第一环壁设于该第二环壁的外围;该第一环壁的另一端不接触该第二底壁;该第二环壁的另一端不接触该第一底壁;
至少一个振动单元;该振动单元结合该第二底壁封闭该开口且邻近该第二声音出口;该第二底壁结合该第二壳体且邻近该第二声音出口;
其中该箱体由分别结合该喇叭、该导音部及该振动单元而在该箱体的内部形成一密闭的音室;当该喇叭产生一向前音波及一向后音波时,该向前音波由该第一声音出口传播到该第一壳体的外部,而该向后音波在该音室内传播,由该第一环壁的外部360度的绕过该第一环壁及该第二环壁,传播至该第二环壁内部,并经过该穿透孔进而推动该振动单元产生振动发出对应的声音,经由该第二声音出口传播至该第二壳体的外部。
所述的反射式音箱,其中该第二底壁设有一共振腔;该共振腔分别连通该穿透孔及该开口。
所述的反射式音箱,其中该共振腔呈喇叭状。
所述的反射式音箱,其中该第一环壁等间隔的设于该第二环壁的外围。
所述的反射式音箱,其中该第一导音件进一步包括一第三环壁;该第二导音件进一步包括一第四环壁;该第二环壁的直径小于该第三环壁;该第四环壁的直径小于该第一环壁但大于该第三环壁;该第三环壁、该第四环壁及该第一环壁依序设于该第二环壁的外围;该第三环壁不接触该第二底壁;该第四环壁不接触该第一底壁;该向后音波依序绕过该第一环壁、该第四环壁、该第三环壁及该第二环壁,传播至该第二环壁内部。
所述的反射式音箱,其中该第三环壁、该第四环壁及该第一环壁依序等间隔的设于该第二环壁的外围。
所述的反射式音箱,其中该第一底壁邻近于该第二环壁及该第四环壁的位置分别具有向该第一声音出口的方向弧状凸出的形状。
所述的反射式音箱,其中该第二壳体选择设有一个第二声音出口;该喇叭与该导音部排成一行;该第一底壁结合该喇叭或藉由支架结合该箱体其中之一。
所述的反射式音箱,其中该第二壳体选择设有二个第二声音出口;该箱体结合两个导音部;该喇叭位于该两个导音部之间;该第一导音件与该第一壳体一体成型或结合该第一壳体其中之一。
本实用新型的反射式音箱,包括一音箱、一喇叭、一导音部及一振动单元所组成;喇叭产生的向后音波被导音部导引后,推动振动单元产生振动发出对应的声音,可获得较佳的低音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反射式音箱,使喇叭产生的向后音波在由音室内部由导音部的外部360度的导引至导音部的内部,能降低向后音波在音室内的驻波比例,而获得较佳的音色;并可延长导引向后音波的导引距离的长度,而使音波具有向低频音域延伸的效果;并使向后音波被压缩而增加推动振动单元的力量;故可获得更佳的音响效果。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胡淑芳;郭宗城;郑庆凡,未经胡淑芳;郭宗城;郑庆凡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20825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机械手装置、机械手装置的控制方法以及程序
- 下一篇:基于评估状态影响用户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