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防雷插座有效
申请号: | 201120208376.3 | 申请日: | 2011-06-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59855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3-07 |
发明(设计)人: | 马忠良;庞旭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安信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3/66 | 分类号: | H01R13/66;H01R13/70;H01R13/717;H02H9/02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康弘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47 | 代理人: | 胡朝阳;孙洁敏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防雷 插座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源插座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单相电源防雷插座。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常用的防雷插座主要有两种类型。
请参阅图1(A)和图1(B),第一种现有技术的防雷插座在零线(N)和火线(L)之间加一热脱扣装置11,与压敏电阻MOV串联,两者连接在L线与N线之间,气体放电管GDT与N线相连接,另一端接地,用来泄放大电流。当L-N之间发生持续的工频过电流或短路大电流时,安装在MOV前端或后端的脱扣装置动作,切断L-N与MOV之间的联系,使MOV不会因上述原因发生着火现象。这种技术的防雷插座的缺点是:因为接在L-N线上的设备前端均装有漏电保护器、断路器或者是熔断器,当L-N之间发生短路电流或者工频过电流时,这些防护器件均会迅速动作,切断线路,保护人身及设备安全,导致热脱口装置11没有发挥实际作用;同时这种技术的防雷插座仅能够适用于机房供电模式,在其他场所均不适用。
请参阅图2(A)和图2(B),第二种现有技术的防雷插座的L线和N线之间连接热敏电阻MOV1与热脱扣装置21,N线通过压敏电阻MOV2接地。这种技术的防雷插座的缺点是:忽略了N-PE(零线与保护地)之间可能发生的长时间过电流的情况,使N-PE之间的MOV存在安全隐患;同时,如果前端交流供电线路的线序发生错位,即如果L与N线在输入端反接,则相当于L线上没有安装热脱扣装置,而只在N线上安装了热脱扣装置,很可能因为MOV受工频过电流的影响而发生自燃,导致火灾的发生。
因此,如何解决现有技术中防雷插座安全性低及适用性差的问题,已成为当前急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安全性高及适应性强的防雷插座。
本实用新型提供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防雷插座,其火线通过第一压敏电阻及第一热脱扣装置接地,零线通过第二压敏电阻及第二热脱扣装置接地,且第一热脱扣装置的接地端与第二热脱扣装置的接地端共地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防雷插座采用L-PE、N-PE的保护模式,能够对每条供电线路进行对地保护,几乎能够适用于所有的供电系统;在零线线和火线上都设置热脱扣装置,提高了自身的安全性;采用对称保护电路,完全避免因为火线、零线反接而出现的事故隐患。
附图说明
图1(A)和图1(B)是第一种现有技术的防雷插座动作前后的电路示意图。
图2(A)和图2(B)是第二种现有技术的防雷插座动作前后的的电路示意图。
图3(A)和图3(B)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方式的防雷插座动作前后的电路示意图。
图4(A)和图4(B)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方式的防雷插座动作前后的电路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3(A)和图3(B),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实施方式的防雷插座中,L线通过压敏电阻MOV1及第一热脱扣装置31接地,N线通过压敏电阻MOV2及第二热脱扣装置32接地,同时,第一热脱扣装置31的接地端与第二热脱扣装置32的接地端相连接。其工作原理如下:被保护设备正常工作时,压敏电阻MOV1、MOV2不导通,当电路中发生工频过流或暂态大电流时,压敏电阻MOV1、MOV2导通,电流通过压敏电阻MOV1和MOV2对地进行泄放,压敏电阻MOV1、MOV2将电压钳位到一个相对固定的电压值,实现对后面设备的保护;当任一供电线路中产生长时间的过电流时,其线路上的压敏电阻(MOV1或MOV2)因为自身材料特性的原因而对地发生漏电流,这种漏电流会随着过电流持续时间的增加而逐渐增大,随着漏电流的增大,压敏电阻自身也开始发热,本实用新型采用热脱扣装置与压敏电阻连接,电路产生长时间的工频过流和持续大电流时,热脱扣装置断开压敏电阻与电路的连接,避免其产生着火现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安信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安信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20837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