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并联SMD LED软线灯无效
申请号: | 201120208873.3 | 申请日: | 2011-06-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91886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2-28 |
发明(设计)人: | 谢志江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志江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1S4/00 | 分类号: | F21S4/00;F21V19/00;F21V23/02;F21V23/06;F21Y101/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2365 ***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并联 smd led 软线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LED显示技术,具体涉及一种并联SMD LED软线灯。
背景技术:
LED技术已经越来越成熟,已被广泛用于工业和生活的各个领域。SMD LED更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种LED,SMD LED就是表面贴片发光二极管的意思,是一种固态的半导体器件,它可以直接把电转化为光。其中SMD LED更多的用于显示屏和灯具领域,具有体积小、散射角大、发光均匀性好、可靠性高、生产速度快、用途广阔等优点,其发光颜色可以是白光在内的各种颜色。
可弯折的LED灯是一种将多个LED设置在软性带状塑料上的装饰灯,能广泛地应用在各种建筑物的轮廓、店铺门面等其他装饰场所。现有的LED软线灯由于工作电压范围较窄,造成LED软线灯近端比较亮,而远端比较暗,不能长距离使用。因此,需要一种并联的LED软线灯,能克服现有技术问题,应用范围更广阔。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技术之不足,而提供一种并联SMD LED软线灯,该灯具有电压稳定、制作工艺简单、便于延接、防水性能好等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措施如下:
一种并联SMD LED软线灯,包括软线、软线内芯、SMD LED、电源转换器和插头,其特征在于:在2根或2根以上的多股铜绞线的软线内芯上设有一平行于多股铜绞线的纵向槽,SMD LED镶嵌于该纵向槽上,SMD LED的接点与多股铜绞线作电气连接,软线内芯外包覆有一层透明绝缘的软线内芯包皮。
所述的纵向槽的横截面为凸字形,其底面设有一小于该纵向槽的矩形凹槽,所述的SMD LED设置在单个电路板上,单个电路板置于纵向槽内,SMD LED发光面向下置于纵向槽的矩形凹槽内。
所述的SMD LED之间串联有限流电阻,SMD LED与多股铜绞线的电气连接,可以直接并入多股铜绞线,也可以是SMD LED串联后再并入多股铜绞线。
本实用新型采用SMD LED制作软线灯,具有体积小,工艺简单、成本低、安装方便实用等优点,采用并联结构,可以使得软线灯长距离使用,同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延接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SMD LED设置在电路板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SMD LED和电路板接线后旋转180°的放大示意图。
图中:1、软线,2、软线内芯3、SMD LED,4、电源转换器,5、插头,6、限流电阻,7、软线内芯包皮,2a、多股铜绞线,2b、多股铜绞线,201、纵向槽,2011、矩形凹槽,31、电路板,3c、单个SMD LED。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见图1、图2和图3所示,一种并联SMD LED软线灯,包括软线1、软线内芯2、SMD LED3、电源转换器4和插头5,其特征在于:在2根或2根以上的多股铜绞线的软线内芯2上设有一平行于多股铜绞线的纵向槽201,SMD LED3镶嵌于该纵向槽201上,SMDLED3的接点与多股铜绞线作电气连接,软线内芯2外包覆有一层透明绝缘的软线内芯包皮7。
本实用新型完全包覆两根多股铜绞线2a、2b形成软线内芯2,两根多股铜绞线2a、2b在软线内芯2中保持一适当的间距分布,以便在间距内安装SMD LED,在两根多股铜绞线2a、2b间的软线内芯2上开设有一平行于多股铜绞线2a、2b的纵向槽201,单个SMDLED31焊接在电路板3c上,连同电路板3c一起嵌入该纵向槽201中,所述的纵向槽201的横截面为凸字形,其底面设有一小于该纵向槽201的矩形凹槽2011。这样,整个LED和电路板置于纵向槽201内时,可以将SMD LED发光面塞入矩形凹槽2011内,单个电路板则置于纵向槽201内,可是结构紧凑稳固。SMD LED之间串联有限流电阻6。最后,在软线内芯2外再经押出加工,完全包覆一层透明绝缘的软线内芯包皮7,形成本实用新型并联LED软线灯的灯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志江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志江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20887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液体流量标准装置的换向系统
- 下一篇:一种行走车辆底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