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全数字化工程双源面波勘探数据采集与处理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1120209751.6 | 申请日: | 2011-06-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10291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1-11 |
发明(设计)人: | 夏学礼;赵东;孙秀容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申丰地质新技术应用研究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V1/16 | 分类号: | G01V1/16;G01V1/18;G01V1/28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汇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001 | 代理人: | 吴宝根 |
地址: | 201107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数字化 工程 双源面波 勘探 数据 采集 处理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公共安全领域的重大生产事故预警与救援技术产品,特别涉及一种全数字化工程双源面波勘探数据采集与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以往使用的面波仪采用作为拾振器的检波器,只能采集人工源面波信号,不能用以采集天然源面波信号,且探测深度仅为地表以下20m~40m。用地脉动仪辅以低频摆采集天然源面波信号,但不能用以采集人工源面波信号,且探测深度不足100m。目前市场尚没有既能采集人工源面波信号,又能采集天然源面波信号的勘探数据采集与处理系统。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即既能采集人工源面波信号,又能采集天然源微震信号;既能处理人工源地震数据,又能处理天然源微震数据,探测深度自地表以下至300m,甚至可达1000m以下深度的全数字化工程双源面波勘探数据采集与处理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全数字化工程双源面波勘探数据采集与处理系统,其特点是,采用数字化低频检波器作为拾振器,该系统包括主机、数字化低频检波器、电缆接口单元、操作控制单元、数传电缆、震源触发线总成和电瓶电缆总成,由多个数字化低频检波器组成一串数据链,所述数据链通过数传电缆接入电缆接口单元的输入端,电缆接口单元输出端通过数传电缆连接主机的输入端,主机的输出端连接操作控制单元的输入端,震源触发线总成连接人工源和主机,电瓶电缆总成连接电瓶、主机和数据链;所述数字化低频检波器采集人工源面波信号和天然源面波信号,并将采集信息进行模数转换;模拟增量变化信号转化为数字信号,数字信号通过数传电缆经电缆接口单元传输到主机,主机将接收到传输数据进行包括存储和绘图的数据处理,并同时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屏幕回收显示。
所述的数字化低频检波器为密封结构,在数字化低频检波器顶部的两侧连接有数据传输电缆的接口,在数字化低频检波器下部为一锥体,数字化低频检波器上部内设有芯体,在所述芯体的上端设有模数转换的微处理器,芯体的两侧置有感应线圈,芯体通过弹簧固定在锥体的上部,当插入地面的锥体受到地震信号的震动时,弹簧带动芯体振动,芯体相对感应线圈而振动,通过切割磁力线产生一个模拟增量变化信号,微处理器将检测到模拟增量变化信号转化为数字信号,数字信号通过数据传输电缆的接口传输到电缆接口单元。
所述数字化低频检波器芯体频率≤4.5Hz。
所述的数传电缆的传输速率为100Mbps;网络中,每个数字化低频检波器都有独立的IP地址。
所述数字化低频检波器上设有的微处理器包含有0dB~36dB~60dB的前置放大元件;在采集到微弱的微动信号后即进行信号放大和24位△-∑A/D转换。
所述数据采集通过以下方法实现:
作为拾振器的数字化低频检波器将采集到的信号进行模数转换;将多个数字化低频检波器串联组成同样数字道结构的数据链;每个电缆接口单元连接数字化低频检波器数据链,数传电缆将每个数据链的数据以二维SEG-Y格式传输并记录在磁介质上,所述的电缆接口单元里设有一个存储器的计算机;通过操作控制单元,在主机上接收到传输来的数据并进行数据的存储和绘图,同时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屏幕回放显示。
所述的全数字化工程双源面波勘探数据处理流程为:人工源和天然源面波数据处理→图形交互定义任意形状排列参数→高分辨率面波频散曲线提取→震源方位角分析→频散曲线合并→视速度剖面图制作→反演,其中,面波数据中提取频散曲线的方法有基于空间相关分析的SPAC方法、基于二维波场变换的F-K法即频散-波数法。
所述的基于空间相关分析的SPAC方法,其基本原理是,给定一组被动源面波接收点,其中一个点位于中心,其余点等角度分布在圆周上,假设中心点C(0,0)与圆周上任一点X(r, )接收的角频率为的面波信号分别为u(0,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申丰地质新技术应用研究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申丰地质新技术应用研究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20975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棱镜片及采用其的背光模组
- 下一篇:一种GPS导航仪的主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