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采用千兆以太网支持3种数据接口的中心控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120210110.2 | 申请日: | 2011-06-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60183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3-07 |
发明(设计)人: | 严忠;郑曦冬;黄显能;黄祥;胡斌;程邱侃;钟海亮;陈波;黄凌霄;刘伶利;朱辉;何文浩;冯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中元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12/02 | 分类号: | H04L12/02 |
代理公司: | 武汉金堂专利事务所 42212 | 代理人: | 胡清堂 |
地址: | 43001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采用 千兆 以太网 支持 种数 接口 中心 控制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中心控制装置,特别是一种采用千兆以太网支持3种数据接口的中心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如今,随着工业控制的广泛应用和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出现了多种采用以太网的控制交换设备,分别具有不同的通信速率,适应不同的应用场景,为用户提供现场数据服务和通信联络。
然而,业已面世的多种控制交换设备,普遍存在着接口单一、功能简单,传输速率较低等不足。因此,如何利用成熟的千兆以太网交换技术,整合多种数据接口,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多业务交换应用及高速数据通信的要求,这是业内人士急待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就为了克服上述已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设计合理、接口丰富、工作可靠的采用千兆以太网支持3种数据接口的中心控制装置。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采用千兆以太网支持3种数据接口的中心控制装置,包括有主控交换模件2、多功能转换模件3、有线远传模件4、壳体1和底座5,其中:
所述壳体1呈无底矩形框体状,且从框内顶部由上至下依次分别嵌套有多功能转换模件3,有线远传模件4和主控交换模件2,一并设置于底座5之上,相结合构成一个整体。
本实用新型基于自上而下的整体设计思路,根据实际应用需求,主控交换模件采用ARM嵌入式微处理器作为中心控制模块,将BCM千兆以太网交换模块作为中心交换模块;使用有线远传模件作为有线远传接口的接入;使用多功能转换模件作为将光接口的接入,并将光接口和有线远传接口转换为以太网接口接入;结构采用壁挂式设计,各接口开关分布在壳体前方及左右两侧,从而实现采用千兆以太网支持3种数据接口的中心控制装置。
具体设计分成如下三个方面完成:
第一方面,主控交换模件采用型号为RM9200的ARM嵌入式微处理器U1,不仅大大提升了数据处理能力,并使使用高级语言编写代码成为可能。主控交换模件还采用BCM千兆以太网交换模块U2,支持多达10个千兆以太网接口。
第二方面,多功能转换模件采用型号为F1000的FTLF光转换模块U7,在光信号和总线数据信号之间进行转换,同时采用型号为X1600的FPGA大规模现场可编程阵列(FPGA)U6,通过编程设计具备光接口和有线远传接口的自动切换功能,以及光接口、远传接口总线数据信号到以太网接口数据信号的转换,从而与主控交换模件通过千兆以太网接口连接。
第三方面,有线远传模件采用型号为S-01的xDSL远传接入模块U11,将多功能传输模件送来的有线远传接口数据信号转换为总线数据信号,并返回给多功能传输模件。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基于采用千兆以太网技术,提供以太网接口、光接口和有线远传接口等3种数据接口,支持以太网接口之间、以太网接口和光接口之间、以太网接口和有线远传接口之间的数据交换,同时满足近端、远端数据接入需求。具有设计合理、接入丰富、交换快捷、工作可靠、安装方便、操作简单等特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沿图1中箭头L方向的左侧向视图,
图3为沿用图1中箭头I方向的壳体内模件叠层式布局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电原理图。
图中符号说明:
1是壳体,
2是主控交换模件,
3是多功能转换模件,
4是有线远传模件,
5是底座;
1.1是以太网接口,
1.2是光接口,
1.3是有线远传接口,
1.4是电源接口,
1.5是电源开关,
1.6是工作指示灯;
2.1是ARM嵌入式微处理器U1,
2.2是BCM千兆交换模块U2,
2.3是交换接口U3,
2.4是交换控制接口U4,
2.5是多功能转换接口U5;
3.1是FPGA大规模现场可编程阵列U6,
3.2是FTLF光转换模块U7,
3.3是主控转换接口U8,
3.4是有线远传数据接口U9,
3.5是有线远传输入输出接口U10;
4.1是xDSL远传接入模块U11,
4.2是多功能远传接口U12;
5.1是安装耳。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至图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中元通信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武汉中元通信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21011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可调节的硅胶色浆输出计量缸
- 下一篇:一种基于片上系统的无线光总线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