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密码锁永磁体组件锁紧器有效
申请号: | 201120210622.9 | 申请日: | 2011-06-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64886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3-14 |
发明(设计)人: | 蔡海善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永发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5B47/06 | 分类号: | E05B47/06;E05B49/00;E05B15/16;E05B65/52 |
代理公司: | 宁波天一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3207 | 代理人: | 杨高 |
地址: | 315813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密码锁 永磁体 组件 锁紧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电一体化锁,特别是用永磁体组件做锁紧器的机电一体化密码锁具。
背景技术
我国在2001年更新了关于防盗保险柜的国家标准GB10409-2001,至今电子密码锁保险柜的锁具仍一直未有重大改变,长期以来,采用大电流线圈产生磁场带动铁棒运动的电磁铁作为控制保险柜、保险箱和枪柜的锁紧装置,成了每个电子保险柜、保险箱和枪柜的标准配置。
图1所示是市场上密码保险柜的常规电磁铁控制开锁的结构图,图1b为图1a中放大和隐藏在凸轮挡块8下的复位弹簧9,包括开锁钥匙1、机械锁芯2、锁舌3、铁棒4、铁棒支撑弹簧5、锁芯锁舌连接件6、电磁铁线圈7、凸轮挡块8、复位弹簧9、锁舌连动件10等。平时,凸轮挡块8由复位弹簧9复位,铁棒4用支撑弹簧5弹力上升,阻止凸轮挡块8转动,凸轮挡块8阻止锁舌连动件10移动,插入开锁钥匙1无法转动锁芯2开锁;当输入密码正确时,保险柜控制器输出高电平信号,将电磁铁线圈7接通,电磁铁线圈7因电流而产生磁场,磁场力大于支撑弹簧5的弹力带动铁棒4向下运动,脱离凸轮挡块8位置,插入开锁钥匙1并转动锁芯2,锁芯锁舌连接件6带动锁舌连动件10移动,锁舌连动件10推动凸轮挡块8转动,将保险柜锁打开。
铁棒4平时靠铁棒支撑弹簧5弹性向上弹起,铁棒4易受外力震动而上下抖动,当铁棒向下抖动时,存在非法开锁的隐患,影响安全性,且铁棒支撑弹簧5一旦失去弹性或易卡住及生锈而影响正常工作。在开锁时电磁线圈的磁场力要使铁棒克服支撑弹簧的弹力支撑,要消耗足够的能量,使电磁线圈工作耗电大,电池工作寿命短,可靠性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机电一体化锁具中运动电磁铁所存在的问题,设计一种消除非法开锁隐患,运动电磁铁耗电少,延长电池工作时间,提高安全性和可靠性的机电-一体化锁具。
密码锁永磁体组件锁紧器,包括锁芯、锁舌、锁芯锁舌连接件、锁舌连动件、凸轮挡块、CPU电路、按键输入和显示屏,其特征是在凸轮挡块下方设与CPU输出端相连接的电磁线圈,在电磁线圈中设永磁体棒,在电磁线圈底部设永磁体块,所述永磁体棒与永磁体块产生磁场相斥的力推动永磁体棒上端与所述凸轮挡块下端面活动接触,凸轮挡块上端面与所述锁舌连动件后端相互锁紧。
所述CPU电路输出信号使电磁线圈底端磁极性与永磁体棒下端极性相反,使永磁体棒上端脱离所述凸轮挡块的下端面,锁紧解除,允许钥匙转动锁芯开锁。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首先是设在线圈底端的强磁钕铁硼永磁体块代替铁棒支撑弹簧工作,利用永磁体磁极同性相斥,使永磁体棒上升,不受外界震动而上下抖动,消除了非法开锁的隐患,提高了安全性和可靠性等级。其次,采用强磁钕铁硼永磁体棒代替普通的铁棒,在线圈通电时产生的磁场力与永磁体棒的磁性力相互吸引使磁场力叠加,减少能量损耗,再加上可小型化,可以降低工作电流,本实用新型中线圈工作电流可减至小于原来的1/3,从而延长了电池使用寿命,这也是现有机电一体化密码锁具长期急待解决的问题之一,如何降低密码锁的电耗,延长电池使用寿命,以提高可靠性,才能使机电一体化密码锁具进一步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密码锁电磁铁锁门结构图,其中图1a为锁具背面,图1b为图1a中放大和隐藏在凸轮挡块下的复位弹簧。
图2为本实用新型密码锁永磁体组件锁紧器锁紧状态示意图,其中图2a为锁具背面,图 2b为锁具正面,图2c为图2a中A部放大。
图3为本实用新型密码锁永磁体组件锁紧器开锁状态示意图,其中图3a为锁具背面,图3b为锁具正面,图3c为图3a中的A部放大。
图4为单片机控制电路图,其中图4a为锁紧状态,图4b为开锁状态。
图5为锁舌连动件和凸轮挡块的改进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结构和工作过程做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永发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宁波永发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21062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