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金分离的离子交换吸附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120210842.1 | 申请日: | 2011-06-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46786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2-22 |
发明(设计)人: | 黄健;田琼;徐金龙;陈广文;周陶鸿;洪武兴 | 申请(专利权)人: | 湛江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检验检疫技术中心 |
主分类号: | B01J47/00 | 分类号: | B01J47/00;G01N1/40 |
代理公司: | 广州致信伟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53 | 代理人: | 伍嘉陵 |
地址: | 524022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分离 离子交换 吸附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测金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金分离的离子交换吸附工具。
背景技术
金作为地壳中的贵重金属,快速而准确的测量其在矿物和冶金产品的含量,对于矿物的进出口贸易及生产控制都有重要的意义。
目前多所采用的以火试金法,其准确度高,但由于测量过程需要使用专业的试金炉,对测试者的技术要求高、操作烦琐,国内大多数实验室无法使用该国际常用方法。
为寻求一种操作简单、技术要求不高的测量金方法,国内研究人员作了大量的研究,其关键在富集金,后用仪器测定。提出了诸如活性炭、泡沫塑料、巯基棉、阴离子交换树脂等。图1为采用阴离子交换树脂富集金时所采用的吸附装置,柱状玻璃试管分为上下两段,上段为加料管11,口径较大,下段为交换吸附管12,填装有阴离子交换树脂13,下段出口处设有控速开关14,通过控制速开关控制试液流经交换树脂的速度,以使交换树脂较为充分的萃取试液中所需离子,其使用较为方便。但其仍存在不足,首先,在加试液过程中容易将树脂冲出下段玻璃管后黏附于整个装置壁,交换完成后不易操作,影响测量精度;而且这种结构的玻璃管结构复杂,需要玻璃厂特制,测量成本较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金分离的结构简单、交换后容易操作的离子交换吸附装置,以提高测量精度,降低测量成本。
本实用新型所述用于金分离的离子交换吸附装置,包括交换柱,交换柱内填装有交换树脂,所述交换柱的底部开有漏水孔,在交换柱中交换树脂的上下表面设有过滤层。
优选的,所述交换柱的上部一体连接有用于加试液的漏斗。
优选的,所述交换柱的上部连接有用于加试液的漏斗。
优选的,所述交换柱与漏斗通过橡皮管连接。
优选的,所述交换柱与橡皮管套接,在套接处设有防漏密封圈。
优选的,所述过滤层为脱脂棉。
采用本实用新型所述用于金分离的离子交换吸附装置,在交换柱内填装有阴离子交换树脂,在交换树脂的上下表面设有过滤层,当试液流经交换树脂时,上层的过滤层对试液中的杂物进行过滤,并且在加料过程中,能有效的防止交换树脂冲出交换柱,有利于交换后期操作处理,提高测量精度;经交换树脂交换吸收后,试液经底部的漏水孔流出,下层的过滤层可以防止交换树脂从漏水孔流出。由于整个交换柱结构简单,用普通的规格一致的滴管就能实现,有利于降低测量成本。
附图说明
图1现有技术的用于金分离的离子交换吸附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用于金分离的离子交换吸附装置结构实施方式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用于金分离的离子交换吸附装置另一实施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用于金分离的离子交换吸附装置又一实施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用于金分离的离子交换吸附装置又一实施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部分放大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2,该用于金分离的离子交换吸附装置,包括交换柱21,交换柱21内填装有交换树脂22,所述交换柱的底部开有漏水孔23,在交换柱中交换树脂的上下表面设有过滤层24,其通常选用脱脂棉。
在交换柱内填装有阴离子交换树脂,在交换树脂的上下表面设有过滤层,当试液流经交换树脂时,上层的过滤层对试液中的杂物进行过滤,并且在加料过程中,能有效的防止交换树脂冲出交换柱,有利于交换后期操作处理,提高测量精度;经交换树脂交换吸收后,试液经底部的漏水孔流出,下层的过滤层可以防止交换树脂从漏水孔流出。由于整个交换柱结构简单,用普通的规格一致的滴管就能实现,有利于降低测量成本。
如图3,在交换柱的上部一体连接有用于加试液的漏斗25。该结构可由普通漏斗,将下端拉细制造而成,通过安装漏斗,更加方便于测量人员进行加液操作。
如图4,所述交换柱的上部连接有用于加试液的漏斗,该交换柱与漏斗通过橡皮管26连接。在交换处理时,方便测量人员加液操作;交换后,可以将漏斗拆除,可方便测量人员对交换后的树脂进行处理。
如图5和图6,所述交换柱的上部连接有用于加试液的漏斗,该交换柱与橡皮管套接,在套接处设有防漏密封圈27。该结构能更为有效的防止测量时试液从漏斗与交换柱连接处流出,从而能更好的保证测量精度。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原理以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适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原理;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具体实施方式以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湛江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检验检疫技术中心,未经湛江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检验检疫技术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21084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增强汽车内饰件IMD薄膜附着力的结构
- 下一篇:一种茶叶的自动筛选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