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蓄电池在线检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120211464.9 | 申请日: | 2011-06-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93154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2-28 |
发明(设计)人: | 肖伟周;马新国;杨建辉;温伟军;胡坚;李琳;黄泽佳;纪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广东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31/36 | 分类号: | G01R31/36 |
代理公司: | 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3 | 代理人: | 许静;姜精斌 |
地址: | 510623 广东省广州市珠***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蓄电池 在线 检测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蓄电池在线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所存在的蓄电池检测方法有很多,这些传统的检测方法通常是在蓄电池处于大电流放电状态下进行。而这些方法对于生产、维修、鉴别等应用场合有明显的意义,但对于在线运行状态下的蓄电池的参数检测却无能为力,要么是不能检测,要么是检测误差很大。其主要原因是是传统的检测方式是基于大电流状态下进行的,而实际上运行过程中蓄电池绝大部分时间是处于小电流的浮充状态,因此传统的检测方式不能有效的进行蓄电池检测。
而且,传统的蓄电池检测方法,通常是基于检测获取的蓄电池电压参数进行蓄电池性能优劣的判断,但即便是性能很差的蓄电池,其端电压与正常值也相差不大,因此,仅从蓄电池端电压参数不能有效的判别蓄电池的优劣,从而导致传统的蓄电池检测方法无法准确有效的判断蓄电池性能的优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蓄电池在线检测装置,从而提高蓄电池性能优劣判断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方案如下: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蓄电池在线检测装置,包括:
一用于产生音频检测信号的检测信号产生模块;
一用于基于所述音频检测信号,检测蓄电池电导参数的参数检测模块;
一用于基于所述参数检测模块的电导参数检测结果,判断蓄电池性能的判断模块。
优选的,所述蓄电池在线检测装置中,所述的音频检测信号的频率为1 千赫兹。
优选的,所述蓄电池在线检测装置中,所述的音频检测信号为方波信号。
优选的,所述蓄电池在线检测装置中,所述参数检测模块包括:
一用于放大所述音频检测信号加载至蓄电池后产生的音频电压参数和音频电流参数的放大单元。
优选的,所述蓄电池在线检测装置中,所述参数检测模块还包括:
一用于基于所述放大单元放大处理后的音频电压参数和音频电流参数,计算蓄电池电导参数的计算单元。
优选的,所述蓄电池在线检测装置中,所述参数检测模块还包括:
一用于检测蓄电池电压参数的电压参数检测单元。
优选的,所述蓄电池在线检测装置中,所述参数检测模块还包括:
一用于检测蓄电池温度参数的温度参数检测单元。
优选的,所述蓄电池在线检测装置中,包括:
一用于当所述参数检测模块检测到的蓄电池电导参数不符合预设的参数门限时,产生告警提示的告警模块。
优选的,所述蓄电池在线检测装置中,包括:
一用于将参数检测模块检测的蓄电池电导参数采用无线传输方式发送至数据收集上报中心的无线数据传输模块。
优选的,所述蓄电池在线检测装置中设置有与蓄电池内包含的单体电池数量对应的参数检测模块以及无线传输数据传输模块。
从以上所述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蓄电池在线检测装置,通过设置一用于产生音频检测信号的检测信号产生模块;一用于基于所述音频检测信号,检测蓄电池电导参数的参数检测模块;一用于基于所述参数检测模块的电导参数检测结果,判断蓄电池性能的判断模块。从而实现基于一音频检测信号准确有效的检测蓄电池的电导参数,并基于蓄电池的电导参数进行蓄电池性能的判断,可显著提高蓄电池性能优劣判断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蓄电池在线检测装置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蓄电池在线检测装置结构示意图二;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蓄电池在线检测装置部分电路示意图一;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蓄电池在线检测装置部分电路示意图二;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蓄电池在线检测装置部分电路示意图三;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蓄电池在线检测装置部分电路示意图四。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蓄电池在线检测装置,如附图1所示,该装置具体可以包括:
一用于产生音频检测信号的检测信号产生模块11;
一用于基于所述音频检测信号,检测蓄电池电导参数的参数检测模块12;
一用于基于所述参数检测模块的电导参数检测结果,判断蓄电池性能的判断模块1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广东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广东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21146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