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细长型壳体芯壳模具有效
申请号: | 201120211501.6 | 申请日: | 2011-06-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85556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4-11 |
发明(设计)人: | 周素洪;翟强;翟春江 | 申请(专利权)人: | 海门市沪海有色铸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2C7/06 | 分类号: | B22C7/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6144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细长 壳体 模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芯壳模具的制造,具体的说,涉及一种长度与直径比L/D≥6的细长型壳体的芯壳模具的制造。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对于筒状形的壳体铸造一般采用半模造型比较容易铸造,设计芯壳模具时按产品的中心等分线180o一分为二,造型时分别在芯壳1和芯壳2上灌砂造型,待砂芯3和4成型时分别把砂芯3和4从芯壳1和芯壳2中脱模出来,然后把砂芯3和4用粘结剂粘牢合在一起成为一个整体砂芯5,但由于砂芯5是由砂芯3和砂芯4合在一起的,由于一半泥芯本身容易产生翘曲变形或者泥芯对合时分模面没处理干净这都会使砂芯在分模面产生合缝6,即使乙醇涂料修补完整后,经烘烤或浇注时在压力的作用铝液会钻进合缝6处,使铸件内腔产生厚实的披缝,造成清理和后续打磨困难,很大程度上加大了打磨人员的工作量,而且内壁不是一次成型,是靠打磨人员打磨出来的,平滑过渡的质量效果也很差。随着高压电气行业的不断发展,各高压电气制造商分别使用更细更轻的GIS壳体代替原先庞大的互感器壳体, 长度与直径比L/D≥6的细长件成为主打产品,如果还是按照原来的半模造型进行开模的话,这给铸造厂家铸造产品增加了很大的难度。
壳体类特别是细长类壳体半模造型的缺点是,不但有前面说的打磨量大、打磨不平整的问题,由于是细长件,打磨工具和人体的手臂伸进工作区域都很困难,更不用要求打磨质量了,壳体内壁有尖角等处理不好,装配在电网上内腔尖角也容易引起放电造成严重事故。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上述缺陷提供了一种即能快速进行砂造型又能使造型的砂芯不产生合缝的芯壳模具,其主要解决的问题一是要制作砂芯时其砂芯模具是整体的内腔,而且有利于型砂进入的进口并保证砂芯的每个部位的紧实度达到要求,二是其芯模的半模造型是可以很快速的进行拆模。
本实用新型发明的砂芯模具,在进行制作砂芯时用螺纹把分开的砂芯模具固定在一起,由于是金属模具要精确的把两半模具合在一起比较困难,更怕砂芯模具合在一起产生错位导致产品偏心,所以在两个砂芯模具接缝处合适的位置做成销孔的结构,起到精确定位的效果,这样把两半模具(7、8)利用销孔合成整体的砂芯模具后,把砂芯模具竖起侧面的开口处对着落砂机落砂处进行填砂,待砂子填紧实固化后进行拆模,就会得到一个不带合缝的整体的砂芯,这样铸造出的壳体内腔分型线上就不会出现披锋,砂芯也由于整体成型强度得到提高,因为由砂芯成型,内腔不用打磨也很光滑,即减少了打磨人员的工作量又提高了产品的内腔质量。
附图说明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具体描述。
图1是原来采用的半模造型时砂芯模具。
图2是采用原来半模造型的砂芯。
图3是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整体造型的砂芯模具。
图4是本实用新型整体造型砂芯模具拆分图a。
图5是本实用新型整体造型砂芯模具拆分图b。
图6是用于本实用新型修模时的成型刮板。
图7是采用本实用新型整体造型的砂芯。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3所示的整体型的砂芯模具,在进行造型前把模具拆开成图4的模具7和模具8,在模具7和模具8内腔均匀的涂上脱模剂,待脱模剂干燥后把拆开的砂芯模具7和8进行组装,利用销子10、孔11的定位把两半模具精确的组装在一起,放在落砂机落砂口下面进行填砂,填砂时要注意没有重力作用处的砂的紧实度,砂子填完后待砂固化成型后砂芯13进行脱模,拆开连接的螺栓,把砂芯模具7和模具8从中间分开,注意砂芯脱模时要小心不要把砂芯13碰坏,由于砂芯模具接砂口9是开放的,所以此处的砂造型的形状是不符合产品要求的,需要用图5中的成型刮板12对砂芯13进行修整,修型后在砂芯表面涂上需要的涂料和规定的次数,进烘箱进行烘干,烘烤后的砂芯13外表面光滑,圆弧过渡完整没有合缝,在浇注前和外砂型进行合箱浇注,拆箱后的产品内腔光滑,没有披锋,不需要工人进行打磨处理,既很好的减少了工人的劳动强度又大幅度的提高了产品表面质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海门市沪海有色铸造有限公司,未经海门市沪海有色铸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21150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带电显示装置箱体
- 下一篇:一种摇杆型架空地线提线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