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镁合金真空熔炼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120212761.5 | 申请日: | 2011-06-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16632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1-18 |
发明(设计)人: | 蒋斌;潘复生;杨青山;李瑞红;黄小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大学 |
主分类号: | C22C1/02 | 分类号: | C22C1/02;C22C23/00;F27B14/00;F27B14/08;F27B14/16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恒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5 | 代理人: | 赵荣之 |
地址: | 400044 ***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镁合金 真空 熔炼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冶金设备,特别涉及一种镁合金熔炼设备。
背景技术
镁合金是目前工业应用中最轻的金属材料,它具有质量轻、强度高、刚性好、加工性能好、尺寸稳定性高、抗冲击、耐磨、衰减性能好及易于回收等优点,可以替代塑料、钢等材料,满足产品的轻、薄和一体化等要求,近年来在许多领域的应用迅速增长。
由于镁合金的熔点较低,常温下的成型性能较差,铸造性能好,因而镁合金的加工以铸造为主。生产镁合金铸造产品,需将镁合金加热至熔化状态,因此,镁合金熔炼装置是必不可少的设备。在镁合金熔炼装置加热镁合金使其熔化时,进入坩锅内的空气将氧化高温液态镁合金而影响铸造产品的质量,为解决上述问题,出现了真空熔炼的镁合金熔炼装置,该装置在加料完成后将坩锅密封,并进行抽真空,让镁合金在真空状态下熔炼,但现有的镁合金熔炼装置仍存在以下几点问题:①不能实现镁合金的连续加料和连续浇铸,使用不便,生产效率受到较大限制;②不能实现多个锭的同时浇铸;③熔炼完成后坩锅内的残液不易清除,常需使用铲刀等工具进行清理,费时费力;④加热升温速度慢,熔炼效率低。
针对上述不足,需对现有的镁合金熔炼装置进行改进,使其克服上述缺点,提高熔炼效率和熔炼完成后坩锅的清理效率。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镁合金真空熔炼装置,该装置可实现在镁合金熔炼过程中真空加料,达到提高生产效率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镁合金真空熔炼装置,包括密闭的炉体、设置于炉体内的坩锅、设置于炉体顶端并与坩锅连通的加料仓和入口伸至坩锅底部的出液管,加料仓顶端设置可开启的密封盖,所述加料仓内设置有可开启的闸板,闸板将加料仓分隔为上仓室和下仓室,上仓室和下仓室上分别设置有抽真空口。
进一步,所述出液管为至少两根,与出液管一一对应设置有浇铸管,浇铸管与出液管之间以可拆卸的方式连通;
进一步,所述坩锅底部设置有残料出口,与残料出口对应设置有口塞;
进一步,所述坩锅底面倾斜,残料出口设置于倾斜底面的最低点;
进一步,所述炉体的侧壁内设置有沿坩锅轴线绕制的铜质感应加热线圈;
进一步,所述炉体的侧壁由金属制成,坩锅底部与炉体底部之间由耐火材料填充;
进一步,所述口塞上连接有拔塞杆;
进一步,所述坩锅内设置有伸至坩锅底部的热电偶。
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镁合金真空熔炼装置,包括密闭的炉体、设置于炉体内的坩锅、设置于炉体顶端并与坩锅连通的加料仓和入口伸至坩锅底部的出液管,加料仓顶端设置可开启的密封盖,所述加料仓内设置有可开启的闸板,闸板将加料仓分隔为上仓室和下仓室,上仓室和下仓室上分别设置有抽真空口,熔炼过程中,将闸板关闭,打开密封盖进行加料,加完后盖上密封盖,通过抽真空口对上仓室抽真空,然后再打开闸板使原料进入坩锅内,实现连续的真空加料,另外,通过多根出液管可实现多锭同时浇铸,熔炼效率高;通过残料出口可在熔炼完成后趁残液未固化时进行排液,减少后期对坩锅内部的清理工作量,使用方便,也有利于提高熔炼效率。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介绍,如图所示:本实施例的镁合金真空熔炼装置,包括密闭的炉体1、设置于炉体1内的坩锅2、设置于炉体1顶端并与坩锅2连通的加料仓3和入口伸至坩锅2底部的出液管4,加料仓3顶端设置可开启的密封盖5,所述加料仓3内设置有可开启的闸板6,闸板6将加料仓3分隔为上仓室3a和下仓室3b,上仓室3a和下仓室3b上分别设置有抽真空口7,需在熔炼过程中加料时,将闸板关闭,打开密封盖进行加料,加完后盖上密封盖,通过抽真空口对上仓室抽真空,然后再打开闸板使原料进入坩锅内,实现连续的真空加料,提高熔炼效率。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出液管4为至少两根,与出液管4一一对应设置有浇铸管8,浇铸管8与出液管4之间以可拆卸的方式连通,通过多根出液管可实现多锭同时浇铸,熔炼效率高,当然,也可根据实际需要来选择其中一根或几根出液管连接浇铸管。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坩锅2底部设置有残料出口2a,与残料出口2a对应设置有口塞9,通过残料出口可在熔炼完成后趁残液未固化时进行排液,减少后期对坩锅内部的清理工作量,使用方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大学,未经重庆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21276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