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挤压型袋式鼻饲注入器有效
申请号: | 201120214534.6 | 申请日: | 2011-06-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22767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1-25 |
发明(设计)人: | 刘梅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梅 |
主分类号: | A61M31/00 | 分类号: | A61M31/00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三利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2107 | 代理人: | 王蕴华 |
地址: | 300041***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挤压 型袋式 鼻饲 注入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营养治疗领域鼻饲用辅助器具,尤其涉及一种挤压型袋式鼻饲注入器。
背景技术
在医疗临床,对不能通过口腔自主进食的患者,为保证营养及治疗的需求,通过鼻饲摄入各种营养素及药物成为常用的治疗方法。目前,鼻饲注入器一般采用注射器,由营养治疗人员首先按营养治疗配方制备营养液,由匀浆机输出的营养液装入容器,分发到病床,再用注射器抽入,然后通过与注射器连接的鼻饲管注入患者的胃中。这种方法的缺陷是:由于与鼻饲管匹配的注射器管口很细,通过推力注液力度小,对于粘稠的营养液注入困难;而稀释的营养液又不能满足患者的营养治疗的需求,直接影响治疗效果;此外,营养液经过几次转换容器,又经在空气中暴露,极易造成污染,给患者带来感染疾病的隐患;而且,一旦一次注入有剩余,注射器中的营养液不易保存,造成浪费。综上所述,开发新型鼻饲注入器成为迫切需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便于营养液注入,防止污染,满足患者治疗要求,提高治疗效果的挤压型袋式鼻饲注入器。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挤压型袋式鼻饲注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一软质透明的袋体,在袋体顶端固定设有灌装营养液的管状进液口,在袋体底端固定设有能密封连接鼻饲管的管状出液口,所述进液口与出液口上分别设有与其密封连接的进液口盖与出液口盖;在袋体表面设有营养液容量刻度。
所述进液口盖与进液口螺纹连接,所述出液口盖以紧配合套装在所述出液口上。
所述软质透明的袋体的材质为医用塑料膜,所述进液口、出液口、进液口盖与出液口盖的材质为硬质医用塑料。
所述袋体为倒梯形扁平袋、长方形扁平袋、倒圆锥筒形袋、圆筒形袋或椭圆筒形袋。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采用挤压型袋式鼻饲注入器,可根据不同患者的需求向袋体中装入营养液,制成多品种、不同规格的预制密封营养液袋。制作过程中,由于进液口是从匀浆机直接输出灌入袋体中,无中间周转环节,因此无污染,卫生,消除了因鼻饲治疗带来附加感染疾病的隐患;当给患者注入营养液时,用手直接挤压袋体,较强的挤压力可便利顺畅地将粘稠的营养液注入鼻饲管中,供患者摄入,保证治疗效果;使用中,还可随时将药物通过进液口加入,操作方便,卫生;一旦营养液有剩余,可连同营养液将挤压型袋式鼻饲注入器整体保存,避免浪费。挤压型袋式鼻饲注入器作为一次性使用器材,制作使用灵活方便,卫生,提高鼻饲营养治疗工作质量及效率,为医护人员及患者均带来益处。
附图说明
图1是采用倒梯形扁平袋的挤压型袋式鼻饲注入器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侧视图;
图3是图1的俯视图;
图4是采用长方形扁平袋的挤压型袋式鼻饲注入器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采用倒圆锥筒形袋的挤压型袋式鼻饲注入器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6是采用倒圆锥筒形或圆筒形袋的挤压型袋式鼻饲注入器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7是采用椭圆筒形袋的挤压型袋式鼻饲注入器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8是采用倒梯形扁平袋的挤压型袋式鼻饲注入器的应用示意图。
图中:1采用倒梯形扁平袋的挤压型袋式鼻饲注入器,11进液口盖,12进液口,13容量刻度,14a倒梯形扁平袋,14b长方形扁平袋,14c倒圆锥筒形袋,14d圆筒形袋,14e椭圆筒形袋,15出液口,16出液口盖,2鼻饲管,21鼻饲管帽。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详细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图1~图7示出一种挤压型袋式鼻饲注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一软质透明的袋体,袋体可为倒梯形扁平袋14a、长方形扁平袋14b、倒圆锥筒形袋14c、圆筒形袋14d或椭圆筒形袋14e。本实施例中采用了倒梯形扁平袋14a,在袋体顶端固定设有灌装营养液的管状进液口12,在袋体底端固定设有能密封连接鼻饲管2的管状出液口15,上述进液口12与出液口15上分别设有与其密封连接的进液口盖11与出液口盖16;在袋体表面设有营养液容量刻度13。本例中,上述袋体的容量为500ml,实际应用中还可作成多种容量规格,如100ml、250ml、300ml等。
上述进液口盖11与进液口12螺纹连接,上述出液口盖16以紧配合套装在出液口15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梅,未经刘梅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21453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弹性胀圈与滤袋快速裹紧装置
- 下一篇:电炒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