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潮间带分布式温度记录仪无效
申请号: | 201120214963.3 | 申请日: | 2011-06-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09992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1-11 |
发明(设计)人: | 章臻;董云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K1/02 | 分类号: | G01K1/02 |
代理公司: | 厦门南强之路专利事务所 35200 | 代理人: | 马应森 |
地址: | 361005 ***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潮间带 分布式 温度 记录仪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温度记录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潮间带分布式温度记录仪。
背景技术
原位长期监测潮间带热环境对于研究温度对潮间带生态系统的影响,进行潮间带养殖活动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潮间带温度变化剧烈且时空结构复杂,准确测定潮间带生物体温的难度非常大,长期以来,关于潮间带生物体温测定的报道极少。近年来,i-Button等智能温度记录仪在潮间带温度测定方面得到应用,比如利用基于i-Button的仿生模拟系统测定潮间带生物温度变化,但是i-Button价格昂贵,数据存储量小,且不能应用于测定小型动物体温。因此需要发展价格相对低廉,数据存储量大,能测量小型潮间带动物的智能型温度测定装置。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对潮间带生物体温和生存环境的温度进行长时间、多点采集和存储的潮间带分布式温度记录仪。
本实用新型设有外壳、防水接头、温度传感器组、控制处理器、可编程存储器、RS-232串行接口、计算机和电源;防水接头设在外壳上,温度传感器组分别设在贝壳内、岩石上和空中,温度传感器组的信号输出端经防水接头与控制处理器连接,控制处理器与可编程存储器连接,可编程存储器的数据输出端通过RS-232串行接口与计算机连接;控制处理器、可编程存储器和电源设在外壳内。
所述温度传感器组可设8个温度传感器,其中3个传感器可设在贝壳内,3个传感器可设在岩石上,2个传感器可设在支撑杆上。
所述电源可采用大容量、可反复充电的铅酸蓄电池。
所述外壳将电路主板与外界的恶劣环境进行隔绝,温度传感器组经由防水接头与电路主板相连接。大容量、可反复充电的铅酸蓄电池对仪器进行供电,将8个温度传感器分别固定于贝壳内、岩石上以及空气中,通过3条数据线和主控制板相连接,根据所设置的采样时间间隔,控制处理器可同时对8个温度传感器进行温度数据的采集和处理,并将数据保存于大容量电可擦除的可编程存储器(可采用AT24C512型)中,所存储的数据通过RS-232串行接口和计算机连接,以Excel格式导出处理。
本实用新型所使用的温度传感器体积小,可放置于体积约0.125cm3的生物体内进行温度数据的采集,温度传感器的测量温度范围为:-40~85℃,能满足潮间带环境温度测定要求。
单片可编程存储器AT24C512可保存多达21760个温度数据,若按采样频率为10min/样,8个温度传感器同时采样可保存长达20天。本实用新型最多可安装3个AT24C512存储器,即可保存多达60天的数据。
本实用新型温度记录仪选用了低功耗的STC系列单片机作为主控制芯片和体积小、功耗低的温度传感器,且在单片机运行过程中采用了休眠模式,进一步降低温度记录仪的功耗,故所选用铅酸蓄电池可维持其正常工作时长达2个月之久。
本实用新型测量精密度高,速度快,解决了恶劣环境下长时间数据采集以及海量存储的问题,开发出一种潮间带生物体温测定的装置,可对潮间带生物体温和环境温度进行长时间的测定,为建立长期的生物体温和环境温度数据库提供了可能性,对进行科学研究和指导水产养殖活动具有重要意义。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组成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路组成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休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和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设有外壳17、防水接头12、温度传感器1~8、控制处理器18、可编程存储器19、RS-232串行接口20、计算机21和铅酸蓄电池13;防水接头12设在外壳17上,温度传感器1~3分别设在贝壳9~11内,温度传感器4~6分别设在岩石上,温度传感器7和8设在支撑杆16上,支撑杆16设在空中,温度传感器1~8的信号输出端经防水接头12与控制处理器18连接,控制处理器18与可编程存储器19连接,可编程存储器19的数据输出端通过RS-232串行接口20与计算机21连接;控制处理器18、可编程存储器19和电源13设在外壳17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大学,未经厦门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21496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热电阻抗震保护装置
- 下一篇:一种大轴颈及大径管道顶部中心、直径测量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