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的真空浸润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120215329.1 | 申请日: | 2011-06-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46640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2-22 |
发明(设计)人: | 王蕾;李荣;王华友;谢佳;行大波;关亮星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秘理普植物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11/02 | 分类号: | B01D11/02 |
代理公司: |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05 | 代理人: | 谭英强 |
地址: | 510663 广东省广州市萝岗***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真空 浸润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中药及天然香原料的加工辅助设备,特别是一种浸润设备。
背景技术
中药及天然香原料的提取工艺基本都可归类为植物的前处理工艺。中药的前处理工艺包括粉碎、筛选、混合、当提、分离、浓缩、干燥等工序,天然香原料亦有相类似的工序。而之后,常常采用浸提技术提取固体原料中某类成分。浸提技术是指采用将固体原料浸润至应用溶剂当中,通过煎煮、浸渍法、回流法、水蒸气蒸馏及超临界流体萃取法等工法来提取需要的成分。不同方法适用于不同类型或含不同性质化学成分的天然产物的浸提。
以上所述的各种提取方法除个别不需要用液体浸泡固体物料之外,其余都涉及到了用液体浸泡固体物料、亦即浸润的操作。在固液混合之前,通常采用粉碎的方法将大块的固体物料粉碎成大小适当的碎块或细粉,再将之加进已经盛装有提取液的提取罐中。然而如果将固体物料体积加工得过小,变成超细的粉尘状的话,则会带来安全隐患,如引致粉末燃烧或者粉尘爆炸等;但如果固体物料体积过大,在浸润过程中提取液又不能完全填充进植物空隙,大大影响提取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新型的真空浸润设备。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的解决方案是:
一种新型的真空浸润设备,其包括提取罐,所述提取罐上具有均可开闭的进液口、抽真空口和排渣口。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抽真空口位于提取罐的上部,所述进液口与排渣口分别位于提取罐的上部和下部。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进液口处设有进液阀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具有进液口、抽真空口和排渣口的提取罐,使得当需要进行固液萃取时,只需将固体物料加入至提取罐中,然后利用外设的抽真空设备通过抽真空口抽真空使罐内形成负压,这样就能使固体物料彼此间的间隙甚至其内的细胞间隙都能达到负压状态,此时将准备好的提取液自进液口加入至提取罐内,提取液即能完全侵入并占据至各个所述间隙内,达到最优的完全浸润效果,提高浸润效率。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合理可靠,操作简便,浸润效率高,效果好,可用在中药及天然香原料的浸提工艺中。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一种新型的真空浸润设备,其包括提取罐1,所述提取罐1上具有均可开闭的进液口11、抽真空口12和排渣口13。具体地,所述提取罐1上还应该设置进料口15,这样当准备好固体物料之后,可通过进料口15将它们装入至提取罐1内。另外,应该外置一提取液瓶2和真空泵3,工作前,将提取液瓶2与进液口11、真空泵3与抽真空口12管道联接。
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抽真空口12位于提取罐1的上部,所述进液口11与排渣口13分别位于提取罐1的上部和下部。这个位置的设置,方便浸润物料、浸提成分和滤液出渣的作业。
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进液口11处设有进液阀门14。具体地,所述进液阀门14即设置在提取液瓶2与进液口11的连接管道中。
工作时,固体物料先由进料口15处加入,利用真空泵3从抽真空口12处抽真空,使提取罐1内的压力低于1 个大气压,保持3-5分钟;打开进液阀门14,让提取液自提取液瓶2中加入至罐内,破坏罐内真空,并迅速侵入至固体物料彼此间的间隙甚至其内的细胞间隙,让固体物料完全浸润,之后按提取罐1所原有的提取方式进行提取,提取完成后由排渣口13排出废渣。
以上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进行了具体说明,但本发明创造并不限于所述实施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前提下还可作出种种的等同变形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型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秘理普植物技术开发有限公司,未经广州秘理普植物技术开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21532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