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共振便携式音响有效
申请号: | 201120215897.1 | 申请日: | 2011-06-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11839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1-11 |
发明(设计)人: | 梅庆开 | 申请(专利权)人: | 梅庆开 |
主分类号: | H04R1/20 | 分类号: | H04R1/20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3 | 代理人: | 董彬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共振 便携式 音响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音响装置,特别是一种共振便携式音响。
【背景技术】
近年来市场上出现了一种颠覆了人们对传统音响概念认识的共振音响,这种共振音响的发声系统本身没有振膜,它利用共振的原理,将音频信号转化为音频机械振动,输出给与它接触的任何硬质物体,使该硬质物体作为发声介质发声,其声音柔和均匀,无指向性,呈360。环绕发声,且根据不同的发声介质可形成不同的音色效果。共振音响的体积小,可随意摆放,它只需和电脑、MP3、MP4、MD、CD、DVD播放器、手机等音源设备连接,就能让日常生活中的桌子、门、窗子、地板等硬质物体变成天然的音响;然而,现有技术中的共振音响没能和扬声系统相结合,仅仅是单纯的共振音响,音域较小,其高音表现得不好,存在一定的缺陷,而小体积的传统音响由于其腔体小,其低音效果不好,音质不可调,其整体音响效果不能满足大多数年轻消费者的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有效克服上述不足的、音域广、音效更好的共振便携式音响。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它包括上盖、下盖及安装于下盖内的共振音响发生器和控制电路板,所述上盖内安装有扬声器,其改进在于:还包括一吹塑弹簧,吹塑弹簧的一端连接于上盖,另一端与下盖转动连接,所述上盖内壁设有卡扣,于下盖上与所述卡扣相对应的位置设有卡扣槽;
上述结构中,所述共振音响发生器,包括底座、磁体、环绕线圈,所述底座上方及下方分别设有可相对于底座上下运动的第一导振体及第二导振体,所述第一导振体上连接有一线圈套筒,环绕线圈设置于线圈套筒上,所述磁体安 装于线圈套筒内,磁体上套设有导磁体;
上述结构中,所述下盖上设有与控制电路板连接的音频输入接口、电源接口、开关;
上述结构中,所述第二导振体外露于下盖;
上述结构中,所述第二导振体上设有胶垫;
上述结构中,所述上盖上设置有传音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其一、本实用新型的共振便携式音响将共振音响与扬声器通过吹塑弹簧连接为一体,避免了单一的共振音响或传统小音响的音效差及音域小的缺陷,其结构中的共振音响发生器,设有第一导振体及第二导振体,在使用时,将该共振便携式音响的音频输入端与音源设备相连接,将供电电源与电源接口连接,变化的音乐信号经过控制电路板处理后,进入环绕线圈,环绕线圈产生变化的磁场,第一导振体及第二导振体在变化的磁场作用下,产生振动,这种振动的能量传递到硬质的介质表面,即可发出不同音质的音乐,具有很好的音质效果,使用者可以尽情享受舒适的音乐;其二、本实用新型结构中的第二导振体上设有胶垫,可有效防止在振动过程中产生的杂音,进一步提高音效;其三、使用时,也可通过压缩吹塑弹簧使上盖与下盖相扣合,如此,可作为普通的音响使用,使用更加灵活;其四、该共振便携式音响的体积小,使用方便,具有很好的低音效果,满足了年轻消费者的需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分解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上盖及下盖撑开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上盖及下盖扣合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上盖 2、下盖 3、共振音响发生器 4、扬声器 5、吹塑弹簧6、卡扣 7、卡扣槽 8、底座 9、环绕线圈 10、第一导振体 11、第二导振体 12、胶垫 13、电源接口 14、开关 15、音频输入接口 16、传音孔 17、 线圈套筒。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共振便携式音响,它包括上盖1、下盖2、吹塑弹簧5及安装于下盖2内的共振音响发生器3和控制电路板,上盖1内安装有扬声器4,其中,吹塑弹簧5的一端连接于上盖1,另一端与下盖2转动连接,吹塑弹簧5可相对于下盖2转动一定角度,上盖1内壁设有卡扣6,于下盖2上与所述卡扣6相对应的位置设有卡扣槽7,可将上盖1向下压,使吹塑弹簧5压缩,再将上盖1旋转一定角度,使上盖1内壁的卡扣6与下盖2内的卡扣槽7相扣合,形成上盖1和下盖2相扣合的状态(如图3),在该状态使用共振便携式音响,其效果相当于普通的音响,没有明显的共振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梅庆开,未经梅庆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21589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