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蓄电池极板涂覆物粉碎过筛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120216804.7 | 申请日: | 2011-06-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29110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2-01 |
发明(设计)人: | 陈新明;李小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兴新源机械设备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2C13/00 | 分类号: | B02C13/00;B02C13/26;B02C13/284 |
代理公司: | 湖州金卫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32 | 代理人: | 赵卫康 |
地址: | 3131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蓄电池 极板 涂覆物 粉碎 过筛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废旧蓄电池有用部件的回收处理装置,尤其涉及一种蓄电池极板涂覆物粉碎过筛设备。
背景技术
铅酸蓄电池极板由铅膏和板栅构成,铅膏一般涂覆板栅上,铅膏由铅粉、多种添加剂、纤维、水、硫酸等合成,板栅为纯铅或配方铅制成,极板上含有大量的铅,因此废旧蓄电池的板栅和铅膏均有回收利用的价值。但是铅膏涂覆在板栅上较难分离,现有蓄电池极板通过手工方式进行分离,费时费力,并且手工操作对人体的危害比较大,易引起人体铅中毒,即使分离得到的铅膏也不能直接回收使用,还需要将铅膏颗粒细化,因此需要以一种能将从极板上分离下来的铅膏粉碎细化的设备。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背景技术中所涉及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蓄电池极板涂覆物粉碎过筛设备。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蓄电池极板涂覆物粉碎过筛设备,包括送料管,所述送料管连至进料漏斗,所述进料漏斗连至粉碎腔,所述粉碎腔内设有锤片,所述锤片外包裹有滤网,所述粉碎腔连通细粉物出口。
大颗粒的回收铅膏通通过锤片的粉碎、敲打及滤网的筛选,能得到直接使用的铅膏,并且整个过程处于一个粉碎腔内,污染小,节省空间。
作为一种优选,所述锤片设置在锤盘上,所述锤盘由设置在粉碎腔内的中心轴驱动旋转,所述中心轴由电机带动,所述锤片为4块,所述4块锤片中的2块锤片间的距离小于另外两块锤片间的距离。
作为一种优选,所述粉碎腔外设有一个密封盖,所述粉碎腔内和密封盖上均设有多个挡块。
铅膏在粉碎腔内与挡块发生碰撞后,使得铅膏颗粒破碎变小,减小了锤片的工作量,加快了粉碎进程。
作为一种优选,所述滤网的网眼大小为30-80目。
作为一种优选,所述密封盖上设有凸缘,所述凸缘与粉碎腔相配。
作为一种优选,所述粉碎腔设置在壳体内,所述壳体固连有凸台,所述凸台铰接一销钉,所述销钉固连密封盖。
作为一种优选,所述壳体设置在箱体上,所述电机设置在所述箱体内,所述电机通过皮带驱动中心轴。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对铅膏粉碎效果好,得到的铅膏颗粒较均匀,工作效率高,环境污染小。
2、本实用新型优选了锤片的数量和空间分布关系,使得锤片在粉碎腔内分布较均匀,提高了锤片的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
图2图1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至2所示,一种蓄电池极板涂覆物粉碎过筛设备,包括送料管11,送料管11连至进料漏斗21,进料漏斗21连至粉碎腔22,粉碎腔22内设有锤片23,锤片23外包裹有滤网24,粉碎腔22连通细粉物出口25。锤片23设置在锤盘26上,锤盘26由设置在粉碎腔22内的中心轴27驱动旋转,中心轴27由电机带动,锤片23为4块,4块锤片23中的2块锤片23间的距离小于另外两块锤片23间的距离。粉碎腔22外设有一个密封盖28,粉碎腔22内和密封盖28上均设有多个挡块29。滤网24的网眼大小为30-80目。密封盖28上设有凸缘281,凸缘281与粉碎腔22相配。粉碎腔22设置在壳体2内,壳体2固连有凸台2a,凸台2a铰接一销钉2b,销钉2b固连密封盖28。壳体2设置在箱体3上,电机设置在所述箱体3内,电机通过皮带驱动中心轴27。
铅膏送料管11进入粉碎腔内22由锤片23旋转粉碎,由于挡块29以及锤片23的分布使得本实用新型的工作效率较高,并且得到的铅膏粉末较均匀。
以上说明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使得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完整的实施本方案,但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这些都是不具有创造性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兴新源机械设备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长兴新源机械设备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21680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