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S管密封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120216847.5 | 申请日: | 2011-06-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00854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1-04 |
发明(设计)人: | 林笔花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鸿得利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L23/18 | 分类号: | F16L23/18;F16L23/22;F16L27/08;F16J15/16 |
代理公司: | 上海浦东良风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1113 | 代理人: | 潘志龙 |
地址: | 201201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密封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混凝土输送泵的S管,特别是公开一种S管密封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S管作为混凝土输送泵的关键部件,其相关密封技术成为用户与厂家共同关注的问题。以往,S管在出料口端的密封一般都依靠在出口连接管内壁加密封圈来达到密封的效果。然而,通过长期投放市场的产品使用情况的反馈,此密封效果并不是很好,密封件容易受力变形,工作过一段时间后经常容易出现漏浆现象。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密封性能好、使用寿命长、可靠性高的S管密封装置。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S管密封装置,包括S阀小衬套端、S阀大衬套端,所述S阀小衬套端主要由密封圈、S阀轴耐磨套、S阀小衬套构成;所述S阀大衬套端主要由出口连接管、S阀大衬套构成,所述出口连接管伸入S管出口端,所述S管出口端与出口连接管连接处的外部设有S阀大衬套,其特征在于:所述S管出口端与出口连接管之间设有出口连接管耐磨套及泄压腔,所述出口连接管耐磨套与S管出口端的内壁之间设有S阀大油封。
所述S管出口端的外壁与S阀大衬套之间设有S阀中间套,所述S阀中间套与S管出口端的外壁之间设有活塞杆密封件。
所述S阀轴耐磨套与S阀小衬套之间设有自润滑轴承。
所述自润滑轴承与S阀小衬套的尾部之间设有防尘圈。
所述S阀小衬套的尾端设有小盖胶垫。
所述S阀小衬套端的密封圈为星型密封圈。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1、在S阀耐磨套与S阀大油封的配合下使本实用新型的S管出口端与出口连接管之间形成第一道密封;而S管出口端的外壁与S阀大衬套之间的S阀中间套和活塞杆密封件使本实用新型实现了第二道密封,并形成泄压腔,二道密封为旋转密封,没有冲击力力及挤压变形,从而使本实用新型具有密封性能好、使用寿命长、可靠性高的优点,满足了市场需求。2、将传统的导向带改为自润滑轴承,支撑承载能力更强,变形量更小,润滑条件和耐磨性更好,减少密封件受力变形磨损。3.S管小套端由原来的0型圈改用星型密封圈,高压密封性更好,防止了润滑油的无用泄露。S阀小衬套的尾部设置防尘圈、小盖胶垫进行密封,允许润滑油单向冲洗工作中产生的杂质,防止料斗混凝土在挤压状态下进入轴承圈,造成密封失效。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B部放大图。
图3是图1的C部放大图。
图中:1.密封圈;2.S阀轴耐磨套;3.自润滑轴承;4.S阀小衬套;5.防尘圈;6.小盖胶垫;7.S管出口端;8.S阀大衬套;9.S阀耐磨套;11.活塞杆密封件;12.S阀大油封;13.出口连接管耐磨套;14.S阀中间套;15.泄压腔;16.出口连接管。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图1、图2、图3,本实用新型主要由S阀小衬套端、S阀大衬套端构成。
根据图1、图2,所述S阀大衬套端,所述S阀大衬套端主要由出口连接管16、S阀大衬套8构成,所述出口连接管16伸入S管出口端7与其配合,所述S管出口端7与出口连接管16连接处的外部设有S阀大衬套8,所述S管出口端7与出口连接管16之间设有出口连接管耐磨套13及泄压腔15,所述出口连接管耐磨套13与S管出口端7的内壁之间设有S阀大油封12,以此完成第一道密封。在所述S管出口端7的外壁与S阀大衬套8之间设有S阀中间套14,所述S阀中间套14与S管出口端7的外壁之间设有活塞杆密封件11,以此完成第二道密封。在S管出口端7与出口连接管16之间形成的泄压腔15,使二道密封不受压力及变形影响。
根据图1、图3,所述S阀小衬套端,所述S阀小衬套端主要由密封圈1、S阀轴耐磨套2、S阀小衬套4构成;所述S阀轴耐磨套2与S阀小衬套4之间设有自润滑轴承3,提高了支撑能力,减少受力变形及磨损。所述自润滑轴承3与S阀小衬套4的尾部之间设有防尘圈5,所述S阀小衬套4的尾端设有小盖胶垫6,所述的防尘圈5和小盖胶垫6实现润滑油单向清洗工作中的杂质,防止混凝土进入轴承圈。所述S阀小衬套端的密封圈1为星型密封圈,以提高密封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鸿得利重工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海鸿得利重工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21684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脱水机
- 下一篇:便于进料的玻璃钢沼气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