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超声线性扫描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120217149.7 | 申请日: | 2011-06-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54700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3-07 |
发明(设计)人: | 柳青青;赵智慧;李金冬;郑政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B8/10 | 分类号: | A61B8/10 |
代理公司: | 上海东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45 | 代理人: | 宁芝华 |
地址: | 200093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超声 线性 扫描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超声线性扫描装置,属于医学影像检测设备。
背景技术
超声生物显微镜(Ultrasound Biomicroscopy,UBM)被广泛应用在眼前节的影像学检查中。目前,应用于UBM探头的扫描装置,扫描方式主要是扇扫和线扫。扇扫结构简单,但是扫描轨迹曲率和眼球表面曲率相反,在进行宽景扫描时,超声入射路径在图像边缘区域严重偏离法线方向,导致灵敏度下降和图像畸变。相比扇扫,线扫轨迹和眼球表面曲率更加接近,所以成像质量较高。但是已有的线扫装置通常结构比较复杂,体积较大,成本较高,所以如何简化线扫结构,减小装置体积,降低成本是UBM探头设计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超声线性扫描装置,可以克服现有技术中采用扇扫灵敏度低、图像畸变,线扫装置结构复杂,体积大,成本高等弊端。本实用新型超声线性扫描装置的动力来自一个旋转驱动机构,该驱动机构在一个反馈控制系统的作用下产生往复旋转运动,旋转运动转化为超声换能器的线性运动。位移传感器将超声换能器的位置信息反馈回反馈控制系统,,从而保证超声换能器位置的正确性。本装置结构简单,体积小巧,成本低,灵敏度高,图象清晰。
一种超声线性扫描装置,包括:超声换能器、位移传感器、旋转驱动机构M、传动齿轮、传动齿条和反馈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传动齿轮固定在旋转驱动机构M的输出旋转轴上,传动齿轮与一对平行的传动齿条啮合,传动齿条下方设置有一对平行导轨,每个导轨上连接有滑块,每个滑块通过连接件与上方的传动齿条连接;超声换能器通过固定架固定在滑块上与一根传动齿轮连接,位移传感器通过传动杆与另一根传动齿轮连接,位移传感器信息输出端与反馈控制系统连接。
本实用新型采用电机旋转驱动,以传动齿轮和传动齿条作为运动转换部件,实现超声换能器的线性运动。两根平行的传动齿条在传动齿轮的带动下,向相反方向运动,但其位移的绝对值相等。电机带动传动齿轮,传动齿轮通过传动齿条带动超声换能器作线性往复移动。位移传感器将超声换能器的位置信息反馈回反馈控制系统,反馈控制系统控制旋转驱动机构M运动,并保证超声换能器位置的正确性。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在线扫装置中采用旋转驱动机构提供动力,结构简单,体积小巧,输出力大,加工制造容易,利用传动齿轮、传动齿条作为旋转运动和直线运动的转换部件,简单可靠。利用位移传感器信息反馈,反馈控制系统可以精确控制超声换能器的运动,同时扫描范围及图像清晰度都能满足眼科临床诊断的需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超声线性扫描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是超声换能器与待测眼球的示意图。
1.超声换能器;2.超声脉冲;3.待测器官(眼球);4.固定架;5.传动齿条;6.传动齿轮;7.旋转轴;8.旋转驱动机构M;9.位移传感器;10.传动杆;11.滑块;12.导轨;13.连接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加以详细说明。
一种超声线性扫描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超声换能器1、位移传感器9、旋转驱动机构M8、传动齿轮6、传动齿条5和反馈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传动齿轮6固定在旋转驱动机构M8的输出旋转轴7上,传动齿轮6与一对平行的传动齿条5啮合,传动齿条5下方设置有一对平行导轨12,每个导轨上连接有滑块11,每个滑块通过连接件13与上方的传动齿条5连接;超声换能器1通过固定架4固定在滑块11上与一根传动齿条5(a)连接,位移传感器9通过传动杆10与另一根传动齿条5(b)连接,位移传感器信息输出端与反馈控制系统连接。
使用状态如图2所示,首先将超声换能器1对待测器官(眼球)3,发射超声脉冲2,并接受反射回波,如此进行往复线性扫描。
反馈控制系统控制旋转驱动机构旋转,旋转轴7带动传动齿轮6旋转,传动齿轮6通过传动齿条5(a)使超声换能器1作线性运动,同时通过传动齿条5(b)带动传动杆10作反向直线运动,它们的位移绝对值相等。超声换能器1的位置经传动杆10传递给位移传感器9后反馈给反馈控制系统,控制旋转驱动机构M8的旋转,带动超声换能器1如此进行往复线性扫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理工大学,未经上海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21714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钻井液用抗磨防卡润滑剂
- 下一篇:一种带搁物架的脸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