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生物质直燃锅炉二次和三次风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120218863.8 | 申请日: | 2011-06-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2203981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4-25 |
发明(设计)人: | 董玉平;张兆玲;李景东;闫永秀;强宁;郭飞强;刘艳涛;刘桂才;董磊;景元琢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大学 |
主分类号: | F23L9/00 | 分类号: | F23L9/00 |
代理公司: | 济南圣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21 | 代理人: | 王吉勇 |
地址: | 250061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生物 质直 锅炉 二次 三次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生物质锅炉,尤其是一种生物质直燃锅炉二次和三次风装置。
背景技术
在国家大力发展生物质能源的条件下,生物质锅炉由于政策的支持和优越的环保、经济性能逐渐受到青睐,成为替代燃煤及燃油燃气锅炉的重要产品。但是目前市场上的生物质锅炉并不适用于生物质燃料挥发份含量高、着火点低、可燃气体不易燃尽等燃烧特性,生物质燃料比重小,体积大,紧依靠在炉排上层燃烧,不能实现充分燃烧,从而导致燃烧效率低、排烟温度高,热效率低等问题。
常规锅炉多采用一次风设计,近两年,为提高生物质燃料的燃烧程度,部分生物质锅炉设置了二次给风的装置,受炉膛结构限制,燃烧效率虽有提高但并不理想,风口位置的确定与吹风角度对生物质燃料充分燃烧起到关键作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布局合理,能够提高生产效率的生物质直燃锅炉二次和三次风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一种生物质直燃锅炉二次和三次风装置,包括前拱和后拱,后拱上设有隔烟墙,前拱上设有二次风装置,隔烟墙上设有三次风装置。
所述二次风装置包括布置于前拱中的主风管,主风管前端设置有位于锅炉炉膛中的喷嘴,若干喷嘴沿炉膛横向均布,喷嘴向下倾斜与水平面呈15~25°夹角,风速为30~35m/s,此角度和风速下,可保证混合气体上升到再燃还原区时形成强烈漩涡,增加其停留和反应时间,同时避免二次风直接吹向后拱和隔拱,冲刷耐火材料。
所述三次风装置包括布置于隔烟墙中的主风管,主风管上设有控制阀门,主风管前端设有若干布置于隔烟墙底部和顶部的喷嘴,为使布风均匀,若干喷嘴沿炉膛横向均布,在隔烟墙顶部布置的喷嘴倾斜向下与水平面呈10~15°夹角,风速为20~25m/s,此设计角度和风速可对气化燃烧区内的混合气体进行扰动,使其呈“α”曲线运动,增加其停留和反应时间;底部喷嘴向上倾斜与水平面呈15~25°夹角,风速为8~12m/s,底部三次风主要作用是为炉膛内的气化燃烧区内提供足够的空气,使其能完全燃烧,同时,较低的风速不会对混合气体的运动产生较大影响。顶部与底部喷嘴沿炉膛横向均布,通过阀门控制顶部和底部风管风量,使喷嘴风速达到设计要求。
本实用新型中链条炉排底部鼓入一次风,占总风量的50%,二次风装置布置鼓入的风量占总风量的15~20%,三次风装置鼓入的风量占总风量的30~35%。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布局合理,能够提高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其中1.前拱,2.二次风装置,3.后拱,4.三次风装置,5.隔烟墙,6.链条炉排,7.喷嘴,8.隔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生物质直燃锅炉二次和三次风装置,包括前拱1和后拱3,后拱3上设有隔烟墙5,前拱1上设有二次风装置2,隔烟墙5上设有三次风装置4。
所述二次风装置2包括布置于前拱中的主风管,主风管前端设置有位于锅炉炉膛中的喷嘴7,若干喷嘴7沿炉膛横向均布,喷嘴7向下倾斜与水平面呈15~25°夹角,风速为30~35m/s,此角度和风速下,可保证混合气体上升时形成强烈漩涡,增加其停留和反应时间,同时避免二次风直接吹向后拱3和隔拱8,冲刷耐火材料。
所述三次风装置4包括的布置于隔烟墙5中的主风管,主风管上设有控制阀门,主风管前端设有若干布置于隔烟墙5底部和顶部的喷嘴7,为使布风均匀,若干喷嘴7沿炉膛横向均布,在隔烟墙5顶部布置的喷嘴7倾斜向下与水平面呈10~15°夹角,风速为20~25m/s,此设计角度和风速可对气化燃烧区内的混合气体进行扰动,使其呈“α”曲线运动,增加其停留和反应时间;底部喷嘴向上倾斜与水平面呈15~25°夹角,风速为8~12m/s,底部三次风主要作用是为炉膛内的气化燃烧区内提供足够的空气,使其能完全燃烧,同时,较低的风速不会对混合气体的运动产生较大影响。顶部与底部喷嘴7沿炉膛横向均布,通过阀门控制顶部和底部风管风量,使喷嘴风速达到设计要求。
本实用新型链条炉排6底部鼓入一次风占总风量的50%,二次风装置2鼓入的风量占总风量的15~20%,三次风装置4鼓入的风量占总风量的30~3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大学,未经山东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21886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隔热断桥移门窗的扇
- 下一篇:一种带冷却系统的阴极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