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生物砂滤池生物质补充碳源精确投加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120219933.1 | 申请日: | 2011-06-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2214247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09 |
发明(设计)人: | 戴星星;赵联芳;邓巴曲加;王文蔚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海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3/28 | 分类号: | C02F3/28 |
代理公司: | 南京天华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218 | 代理人: | 徐冬涛 |
地址: | 2111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生物 滤池 补充 碳源 精确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利用生物砂滤池的水处理技术,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通过投加生物质碳源于生物砂滤池中,提高反硝化脱氮效率来处理碳氮比较低的污染水的技术,属于水处理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面对日益严重的环境形势,污水厂的出水标准由原来的一级B标准提高到一级A。原来的常规工艺不能完全满足要求,为了适应新的标准,污水厂出水需要进一步的深度处理,其中生物砂滤池工艺运用于污水深度处理中,提高脱氮效果中反硝化过程需要大量碳源,其中内源性有机碳源常常不足,需要外加碳源。但现有的碳源投加系统结构均比较复杂,成本较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则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能有效保证反硝化效果的条件下,以节约成本为基本原则,利用植物秸秆碳源精确投加碳源的生物砂滤池生物质补充碳源精确投加系统。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生物砂滤池生物质补充碳源精确投加系统,其特征是它包括有生物砂滤池,生物砂滤池中设有砂层,砂层中设有监测仪取样点,碳源释放池与连接到所述砂层中的碳源投加管路A和碳源投加管路B相连,所述碳源投加管路A和碳源投加管路B的管道上设有流量调节阀,所述监测仪取样点的信号输出端与数据采集模块相连,数据采集模块一路信号输出与动作模块相连,另一路信号连接到中控单片机,所述动作模块的信号输出端与所述流量调节阀的信号输入端相连。
所述碳源投加管路A的位置为距离砂层上表面0.5m-0.7m。
所述碳源投加管路B的位置为距离砂层上表面0.8m-1.0m。
所述监测仪取样点自上而下设置了6个,分别位于距离砂层2上表面为0m、0.35m、0.70m、1.05m、1.40m、1.75m的位置。
所述碳源释放池里面采用的是植物秸秆。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有:
本实用新型利用植物腐烂质作为外加碳源,植物生物质脱氮成本低廉,来源充足,操作成本低,避免了常规有机碳源的高成本,大大降低了碳源成本。同时,运用在线监测设备,实时控制出水水质,节省人力成本,测量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也不断地提高,因而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有生物砂滤池1,生物砂滤池1中设有砂层2,砂层2中设有监测仪取样点3,监测仪取样点3自上而下设置了6个,分别位于距离砂层2上表面为0m、0.35m、0.70m、1.05m、1.40m、1.75m的位置。碳源释放池7与连接到所述砂层2中的碳源投加管路A5和碳源投加管路B6相连,在碳源投加管路A5和碳源投加管路B6的管道上设有流量调节阀4。监测仪取样点3的信号输出端与数据采集模块9相连,数据采集模块9一路信号输出与动作模块8相连,另一路信号连接到中控单片机10,所述动作模块8的信号输出端与所述流量调节阀4的信号输入端相连。碳源投加管路A5的位置为距离砂层2上表面大约0.5m-0.7m。碳源投加管路B6的位置为距离砂层2上表面大约0.8m-1.0m。碳源释放池7里面采用的是植物秸秆。
本实用新型运行过程为:监测仪取样点3检测不同砂层厚度的溶氧量和硝态氮含量,将数据反馈到数据采集模块9,由中控单片机10进行数据拟合,将投加量和区域选择信息传达到动作模块8,动作模块8控制流量调节阀4投加碳源,达到精确投加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中涉及的未说明部份与现有技术相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海大学,未经河海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21993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无线系统中的节点及其时间和频率同步方法
- 下一篇:多模式前端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