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数字路轨探伤仪B显检测平台无效
申请号: | 201120220284.7 | 申请日: | 2011-06-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10171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1-11 |
发明(设计)人: | 王卫国;王建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卫国 |
主分类号: | G01N33/20 | 分类号: | G01N33/20 |
代理公司: | 唐山永和专利商标事务所 13103 | 代理人: | 张云和 |
地址: | 063600 河北省唐山市乐***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数字 路轨 探伤 检测 平台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钢轨数字化探伤仪的标准检测装置,尤其是一种数字路轨探伤仪B显检测平台。
背景技术:
目前,数字路轨探伤仪的检定是在室内条件下进行的,由于室内空间有限且现有标准计量器具(试块)的最大长度仅有1800mm,不能满足仪器存储系统3000mm的最小记录长度要求,因此,室内检定仪器只能检测A显(波形)模块,不能检测B显(图形)模块,检测方法不完善。现有探伤检定标准计量器具(试块)主要为CSK-1A/WGT-3/CS-1-5/阶梯/GTS-60(432mm)/GTS-60C(1800mm),是严格按照铁标T/BT2340-2000标准制作,也是近50年来积累的重要科技成果,不可能因数字化路轨探伤仪的出现,而更改计量器具标准和行业标准。基于数字化路轨探伤仪B显(图形)模块的工作原理,在现有条件下室内检测受空间、计量器具(试块)的限制,对探伤仪B显(图形)的检测不可能完成,数字仪器的月检、季检、年检和日常检修只能对其进行A显(波形)校对,不能完成仪器所有使用模块的检测,检测存在极大漏洞,现场作业极易漏检。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背景技术所述问题,而提供一种能够克服空间、计量器具的限制,实现B显(图形)模块标准检测的数字路轨探伤仪B显检测平台。
本实用新型解决所述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数字路轨探伤仪B显检测平台,包括编码器、定位小车,所述编码器包括编码器支架、编码器内芯、编码器外组件、编码器拉索,该编码器外组件由外组件内套和外组件外套组成,该外组件内套通过单向轴承安装在呈阶梯轴状的编码器内芯上,其内圈粘接有与所述编码器内芯中的电磁电路配合的两个磁钢;该外组件外套滑动套装在该外组件内套的外圈上,其与该外组件内套之间装有单向离合器;所述编码器内芯上固定有复位发条限位盘,该复位发条限位盘上装有复位发条内固定销,该外组件外套上装有复位发条外固定销,两固定销之间连接有使外组件外套复位的复位发条;所述定位小车的车体内装有探头架,该探头架中心部位通过探头固定丝装有探头,该探头后端的车体上通过定位轮轴装有两个定位轮,两个定位轮与探头呈三点定位布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突出效果是:通过本实用新型和现有常用数字化路轨探伤仪的配合使用,可以在室内模拟数字化路轨探伤仪在野外现场的使用情况,从而在室内把试块上的标准人工缺陷在数字化路轨探伤仪上用B显(图形)的方式显示出来,从而检测数字化路轨探伤仪是否完好使用,比如检测探伤仪的缺陷检测能力,对探伤仪对于缺陷定量进行标定,以及其它以前在室内无法完成的检测项目,使铁路探伤系统数字化仪器B显检定在室内进行成为可能。通过本实用新型检测平台的应用,可系统的对数字化路轨探伤仪按标准检定,减少因仪器系统故障造成的责任断轨事故,使数字化探伤仪在铁路钢轨探伤中的应用更加系统化、标准化。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编码器结构示意图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编码器结构示意图左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定位小车结构示意图主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定位小车结构示意图俯视图。
图5 为本实用新型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中:单向轴承 1,外组件内套 2,提手 3,拉索定位孔 4,编码器拉索5、磁钢 6,单向离合器 7,支臂 8,编码器电缆插头 9,编码器内芯10,外组件外套 11,复位法条限位盘 12,复位法条外固定销 13,复位法条内固定销 14,复位法条15,拉索固定环16,车体17,探头固定丝18,探头架19,定位轮20,定位轮轴21,定位防磨垫22,探头架固定丝23,拉索连接环连接孔24,探头25,探头引线 26,底部平台27,钢轨试块28,垫块29。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所示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卫国,未经王卫国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22028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