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抱箍式垂直万向拉紧器有效
申请号: | 201120221139.0 | 申请日: | 2011-06-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62750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3-14 |
发明(设计)人: | 高龙士;陈兰贞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B25B25/00 | 分类号: | B25B25/00 |
代理公司: | 杭州天正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01 | 代理人: | 王兵;黄美娟 |
地址: | 312000 ***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抱箍式 垂直 万向 拉紧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抱箍式垂直万向拉紧器。
背景技术
日常生活中,为了在垂直走向的圆柱物之间拉线材(钢丝或者绳线),往往是在该圆柱物之间增加其他的辅助设施来拉钢丝或者绳线,如:当圆柱物材料为金属时,运用增加金属焊接环或者是拉钩;当圆柱物材料为木质时,往往是顶钉子或拉钩;当圆柱物材料为钢筋混凝土时,会用钉水泥钉或是拉环圈,但这些方法都存在以下问题:1、破坏了圆柱物整体性,将影响其受力的均匀性,特别是在钢筋混凝土圆柱物上钉水泥钉;2、破坏了圆柱物的美观性,特别是对一些有装饰要求的场合;3、如果采用焊接,不但要一套焊接设备和电源,而且还要注意火灾安全等;4、运用以上此连接方法,只能是达到连接的效果,但不能起到拉紧的实际意义,线材的涨紧程度达不到一定的要求,使其上挂物件时下垂度很大,即使安装当时拉的很紧,过一段时间,钢丝或者绳线就会产生变形,而达不到钢丝或者绳线所要的紧度。抱箍式L型拉紧器(如图1所示)的问世,大大改善以上的一些缺点,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由于抱箍式L型拉紧器是通过L型支架1'的一端上的圆弧支架2'与圆弧盖板3'配合连接箍紧在圆柱物4'上,当垂直走向的两圆柱物发生错位时(歪斜状态时),拉紧线将不会与拉紧杆5'轴线在同一直线上,产生扭转现象,达不到安装效果。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抱箍式L型拉紧器不能调整角度的问题,提供了一种适用范围广、可自动调整角度的抱箍式垂直万向拉紧器。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抱箍式垂直万向拉紧器, 包括L型支架,所述L型支架上穿设有拉紧杆,所述拉紧杆的外端设有缠绕钢丝或绳线的穿孔,所述穿孔内侧安装有压紧钢丝或绳线的压紧螺母;所述拉紧杆的内端设有驱动拉紧杆作轴向移动的第一螺母,其特征在于:所述L型支架与连接架的一端铰接,所述连接架的另一端是圆弧支架,所述圆弧支架与圆弧盖板连接箍紧在圆柱物上。
进一步,所述L型支架通过活动铰链与连接架连接。
进一步,所述圆弧支架与圆弧盖板通过螺钉与第二螺母配合固定连接。
进一步,所述第一螺母与L型支架间安装有弹簧垫片。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过程,在使用过程中,利用第二螺母、螺钉把圆弧盖板、圆弧支架固定在圆柱物上,把钢丝或者绳线分别穿过两个L型支架的拉紧杆端部穿孔中,使其绕拉紧杆一周,再用压紧螺母把钢丝或者绳线压紧,分别旋转拉紧杆上的第一螺母,随着第一螺母的旋转,拉紧杆将分别作反向的轴向移动,若两者之间有角度差时,拉紧杆可以随着L型支架绕其与连接架之间的活动铰链转动,可以自动调整两拉紧杆与拉线之间的角度,使其呈一直线,并将分别拉紧在圆柱物两端抱箍式垂直万向拉紧器中的钢丝或者绳线。待使用一段时间,钢丝或者绳线将发生伸长变形,此时,只要再分别旋转拉紧杆上的第二螺母即可达到所需要钢丝或者绳线的紧度。
本实用新型可以用不锈钢、铝合金、铜、塑料等材料制作。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使用范围较广,安装要求低,不受角度的限制,不但在日常生活中都能运用到,而且也具有很大的实用价值,并且安装简捷、拉紧方便,制造成本低廉;可以成批生产,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抱箍式L型拉紧器的使用状态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左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2-4,抱箍式垂直万向拉紧器, 包括L型支架1,所述L型支架1上穿设有拉紧杆2,所述拉紧杆2的外端设有缠绕钢丝或绳线的穿孔3,所述穿孔3内侧安装有压紧钢丝或绳线的压紧螺母4;所述拉紧杆2的内端设有驱动拉紧杆2作轴向移动的第一螺母5,所述L型支架1与连接架6的一端铰接,所述连接架6的另一端是圆弧支架7,所述圆弧支架7与圆弧盖8板连接箍紧在圆柱物13上。
所述L型支架1通过活动铰链9与连接架6连接。
所述圆弧支架7与圆弧盖板8通过螺钉10与第二螺母11配合固定连接。
所述第一螺母5与L型支架1间安装有弹簧垫片1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未经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22113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