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容器全密封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120221928.4 | 申请日: | 2011-06-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84434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2-21 |
发明(设计)人: | 肖体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宏明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G2/10 | 分类号: | H01G2/10 |
代理公司: | 成都蓉信三星专利事务所 51106 | 代理人: | 杨春 |
地址: | 6100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容器 密封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应用可靠性高的干式小体积全密封电容器,尤其涉及一种电容器全密封结构和相关的装配工艺。
背景技术
现有干式小体积全密封技术中,在设计全密封结构时,一般采用金属管或金属壳装配焊接引线的芯子,用薄膜材料绝缘,用石英砂或其他材料填充装配,在填充物的两端用圆形绝缘片或绝缘圈来隔离绝缘子,同时起到调整绝缘子的焊接位置的作用,这样的结构看来似乎简单,实际给后续的装配焊接工艺会带来很多困难,首先无法确定芯组塞入外壳后在外壳内的最佳位置,影响到外壳两端的焊接面大小不同,导致芯子受热不均和绝缘子位置歪斜,二是焊接绝缘子与外壳时,热作用会让用作绝缘的填充材料变得很松软,绝缘子在焊接和焊锡在固化过程中,容易处于沿着外壳轴向呈可移动状态,绝缘子可伐金属圈是一种含镍29%,钴17%的硬玻璃铁基封接合金。该合金在常温到450℃范围内都具有与硬玻璃相近的线膨胀系数,和相邻的玻璃绝缘体能有效封接匹配,但是在焊接过程中发生移位,将使金属圈表面的氧化膜脱落部分失去了焊剂保护而重新生成了多种氧化膜,阻止了熔融锡与金属圈的紧密接触,这样就容易形成虚焊,密封性能和耐冲击振动性能都会留下隐患,三是无法确定芯组和金属外壳的松紧程度,要让填充物的含量和松紧恰到好处,在实际操作中很难保证。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电容器全密封结构和新工艺,真正简化和优化装配工艺,有效地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容器全密封结构,包括外壳及其内部的芯子,所述芯组包含芯子和芯子两端的电极引线,所述芯子端头由树脂灌注层固定,所述外壳两端的内壁上设有定位台,所述定位台上装配有绝缘子。
进一步地,所述绝缘子包括玻璃绝缘体及其外侧的具有台阶的可伐金属圈。
进一步地,所述外壳为全密封金属外壳。
更进一步地,所述芯子外壁包覆有耐温胶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极少的辅助零件简化工艺操作,降低了产品使用故障的发生率,其中绝缘子的可伐金属圈内的台阶与玻璃绝缘体烧结,能够增加潮湿的延伸路径,提高密封效果;绝缘子的引线管外端加工成外翻的喇叭形状,既能增加与玻璃绝缘体的接触面,又能便于焊锡进入引线管内部,所以能显著提高密封效果和焊接强度,从而提高了焊接可靠性;金属壳两端的绝缘子定位台定位芯组在外壳中的位置,可以防止绝缘子在焊接和焊锡固化过程中移位,避免形成虚焊;芯组端头预先进行树脂灌注,起到电气绝缘和阻隔焊接热量对芯子端头的辐射影响,同时也固定和保护了引线焊接部位,又避免了引线脱落,增强引线抗反复弯折和抗外力冲击的能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放大示意图。
图中:1、外壳;2、芯子;3、树脂灌注层;4、玻璃绝缘体;5、引线;6、胶带;7、定位台;8、可伐金属圈;9、引线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电容器全密封结构,包括全密封金属外壳1及其内部的芯组,所述芯组包括芯子2和芯子2两端的电极引线5,所述芯子2外壁包覆有耐温胶带6,所述芯子2端头由树脂灌注层3固定,所述外壳1两端的内壁上设有定位台7,所述定位台7上装配有绝缘子,所述绝缘子包括玻璃绝缘体4与可伐金属圈8。定位台7两端的高度比绝缘子的可伐金属圈8焊接面高出1mm~2mm,以保证焊接质量。
作为优选,定位台7深度为0.2mm~1.0mm,对金属壳壁很薄的情况,须考虑加工难度、定位台的机械强度以及焊接后的密封性能,壁厚≤0.5mm,则定位台的加工深度为0.25mm±0.05mm。
本实用新型的装配工艺如下:
芯组包覆耐温胶带6后,预先将一个端头用树脂灌注层3密封,起到电气绝缘、降低焊接热量对芯子2端头的辐射影响的作用,同时也固定和保护了引线5焊接部位,又避免了引线5脱落,增强引线5抗反复弯折的能力。
包覆耐温胶带6的芯组长度不超过定位台7的位置,装入预先焊接好一只绝缘子的外壳1中,然后焊接引线5与绝缘子的引线管9进行密封,再用树脂灌注层3固定芯组,树脂灌注层3在外壳1内的高度为1/3~1/5的外壳1高度,在灌注过程中,必须让露在上端的芯组端面用树脂覆盖,这样的固定方式既然能够增加引线5与外壳1间的绝缘强度、增强电容器的抗冲击能力,并且既能方便工艺操作,又能提高效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宏明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成都宏明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22192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镜头结构
- 下一篇:避雷器与供电电路绝缘支柱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