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深基坑二次开挖及支护施工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1120221938.8 | 申请日: | 2011-06-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17060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1-18 |
发明(设计)人: | 王超华;冯云;王楠;郝卫华;陈捷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住宅集团建设工程总承包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17/02 | 分类号: | E02D17/02;E02D17/04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北洋有限责任专利代理事务所 12201 | 代理人: | 王丽英 |
地址: | 300070 天***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坑 二次 开挖 支护 施工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施工结构,尤其涉及一种深基坑二次开挖及支护施工结构。
背景技术
在建筑基坑施工时,为确保施工安全,防止塌方事故发生,必须对开挖的建筑基坑采取支护措施。建筑基坑支护设计与施工应综合考虑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基坑类型、基坑开挖掘深度、降排水条件、周边环境对基坑侧壁位移的要求,基坑周边荷载、施工季节、支护结构使用期限等因素,做到合理设计、精心施工、经济安全。
随着大量高层建筑的建造及地下空间的开发,同时也为了满足高层建筑抗震和抗风等结构要求,地下室由一层发展到多层,相应的基坑开挖深度也越来越深,支护结构失稳的几率也越来越大,目前,我国基坑工程成功率低的问题异常突出,各大城市均有已建成基坑出现工程事故的例子。当深基坑临边一侧有更深的深基坑时,而且更深的深基坑周边又紧邻重要建筑物,所以对此临边一侧的土方开挖及支护应采取合理的施工方法,又不影响其它深基坑大面积基础施工,目前没有有效的施工结构。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已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操作方便、成本低、强度高,适用性强,可以防止建筑物倒塌和倾斜的一种深基坑二次开挖及支护施工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深基坑二次开挖及支护施工结构,它包括设置在一次深基坑和二次深基坑周边的支护桩,在所述的一次和二次深基坑周边的支护桩顶端设置有帽板和帽梁,在与二次深基坑相对应的位置并且紧邻重要建筑物的一侧的帽梁内安放有多个帽梁预埋件,所述的二次深基坑的开挖深度深于所述的一次深基坑的深度,在所述的一次和二次深基坑的基坑底部设置有基础底板,在一次深基坑的基础底板上安装有多个与帽梁预埋件一一对应设置的底板预埋件,多个钢斜撑的一端与帽梁预埋件焊接连接并且其另一端分别与底板预埋件焊接相连。
采用本实用新型结构成本低、强度高,适用性强,可以有效的解决当深基坑临边一侧有比此深基坑更深的深基坑时,而且更深的深基坑临边一侧又紧邻重要建筑物时,建筑物易倒塌和倾斜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深基坑二次开挖及支护施工结构的平面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深基坑二次开挖及支护施工结构的二次深基坑处的结构立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以详细描述。
如附图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深基坑二次开挖及支护施工结构,它包括设置在一次深基坑1和二次深基坑2周边的支护桩3、4,在所述的一次和二次深基坑周边的支护桩顶端设置有帽板和帽梁5,在与二次深基坑相对应的位置并且紧邻重要建筑物的一侧的帽梁内安放有多个帽梁预埋件,所述的二次深基坑的开挖深度深于所述的一次深基坑的深度,在所述的一次和二次深基坑的基坑底部设置有基础底板,在一次深基坑的基础底板上安装有多个与帽梁预埋件一一对应设置的底板预埋件9,多个钢斜撑7、8的一端与帽梁预埋件焊接连接并且其另一端分别与底板预埋件焊接相连。
采用本结构的施工过程如下:(1)在一次深基坑1周边打支护桩3并且在二次深基坑2周边打支护桩4,然后在一次、二次深基坑周边的支护桩顶端进行帽板和帽梁5施工,在与二次深基坑相对应的位置并且紧邻重要建筑物的一侧的帽梁内安放多个帽梁预埋件;所述的二次深基坑位于一次深基坑内紧邻重要建筑物的一侧,所述的二次深基坑的开挖深度深于所述的一次深基坑的深度;(2)进行一次深基坑土方开挖直至达到预定深度;(3)进行一次深基坑底板基础6的施工,在进行深基坑底板基础施工时,在与帽梁预埋件一一对应的位置安放多个底板预埋件9;如图1所示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安放了三个底板预埋件9。(4)将多个钢斜撑7的一端与位于两侧的帽梁预埋件焊接连接并且其另一端分别与底板预埋件9焊接连接;(5)进行二次深基坑的上半部分土方开挖直至达到预定深度,然后将一根钢斜撑一端与位于中间的帽梁预埋件焊接连接并且其另一端与位于中间的底板预埋件焊接连接;(6)进行二次深基坑的下半部分土方开挖直至达到预定深度;(7)进行二次深基坑的基础结构施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住宅集团建设工程总承包有限公司,未经天津住宅集团建设工程总承包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22193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子装置
- 下一篇:光纤中受激布里渊散射的抑制方法